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0篇
  免费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0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193篇
中国共产党   15篇
中国政治   70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83篇
  2023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41.
张向东 《人民司法》2012,(6):10-12,1
交通肇事后肇事者逃离现场,让顶替者去公安机关投案,或者肇事者没有离开,在现场指使他人顶替,将被指使人送往交警队后离去,其行为的根本目的在于使自己逃避法律追究,让人顶替行为本质上属于交通肇事后的逃跑行为,应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从重处罚。  相似文献   
342.
现行司法解释对交通肇事中逃逸行为的规定渗透着相当多的主观色彩,其既缺乏刑法理论上的依据,又使司法实践中认定逃逸行为困难重重。对逃逸行为的认定应当结合交通肇事罪所保护的法益进行合目的性的解释,认定逃逸行为的认定应综合考虑救助可能性、履行救助的能力及救助有效性、是否离开了事故现场等因素,并注意区分行政法责任与刑法责任。  相似文献   
343.
《江淮法治》2013,(16):50
许多在韩国工作过的司机,回国后都有一种感受,就是不太敢开车了。走路也有同样的感受,每到路口,汽车都会停下礼让行人,让习惯躲车的中国游客反而不知所措了。韩国的司机大多都很遵守秩序,文明行车。这和当地良好的社会文化有关。同时,严格的交通制度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韩国《道路通行法》规定,扣分超过40分以上,将暂扣驾照(每1分等于暂扣驾照1天)。例如,不礼让校车和行人、占据公交专用线等要扣10分;超速、闯灯、开车打电话扣15分;逆行、不带驾驶证扣30  相似文献   
344.
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的行为性质和构成、因逃逸致人死亡的问题是交通肇事罪中的主要问题。肇事后逃逸的认定,不仅要具备主观上的故意心理状态、客观上的逃跑行为,还要具备逃逸的时空要素。交通肇事后因逃逸致人死亡是交通肇事罪的结果加重犯,因此,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认定必须以交通肇事罪的成立为前提,必须是逃逸行为而不是故意杀人行为,而且在逃逸行为和被害人死亡间必须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345.
《就业与保障》2011,(10):4-4
小保:两个月前.我因在下夜班回家途中遭遇车祸,花去医疗费用3万余元。经交警部门认定,肇事者李某负事故的全部责任。但由于李某逃逸至今下落不明,导致我无法向李某索赔。  相似文献   
346.
关于为何加重处罚交通肇事逃逸,我国学界长期以来争论不休。理论界主要存在的"逃避法律追究说"和"不救助被害人说"都不能指明交通肇事后逃逸与其他犯罪后逃逸的区别,因此也就无法合理解释处罚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原因所在。而借鉴台湾地区的刑法学理论,"确认利益说"说明了交通肇事后逃逸的特别之处,因而是可取的。  相似文献   
347.
[基本案情]犯罪嫌疑人李某驾驶"中联"某重型特殊结构货车,正由东向西行驶至某市某路口西,在信号灯变成绿色时,李某启动向西行驶,恰有被害人黄某骑着一辆普通二轮摩托车由东南方向快速驶来,李某所驾的车辆正好碾扎黄某,造成黄某当场死亡。事故发生后,李某继续前行数十米停车,然后又向后观望,之后驾车驶离现场。回到工地后,李某仍继续检查了车辆。  相似文献   
348.
指使交通肇事者逃逸应当以窝藏罪定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指使肇事司机逃逸的行为以交通肇事共犯论有不合理性,不能仅仅因为逃逸行为是故意的,指使者和直接肇事者有共同的逃逸行为,就认定其成立共犯。对指使肇事司机逃逸的行为应以窝藏罪定罪。指使交通肇事者逃逸,构成窝藏罪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另外,指使者无须对肇事者逸逸所造成的死亡结果负责。  相似文献   
349.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肇事逃逸案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引起交通肇事逃逸案增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认定交通肇事逃逸案要从它的法律特征出发。要以做好车辆基础管理工作、组织好侦破追逃的社会网络、强化宣传培训教育为基础,强化协同作战,健全“三个机制”;做好保障激励,落实“三个到位”;提高科技含量,搞好“三个建设”,提高侦破交通肇事逃逸案的破案率。  相似文献   
350.
交通肇事后逃逸是实践中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对指使肇事人逃逸的人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的规定值得质疑.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不构成结果加重犯.肇事人因其先行行为负有救助被害人的义务,若肇事人不履行该义务则可能构成其他犯罪.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并不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而会因自己的教唆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或者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共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