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2篇
法律   5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7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志灵在《中国青年报》撰文认为。官员固然应比普通人显得“更有道德”,但“更有道德”应体现在什么方面,却值得推敲。对于握有公权力的官员来说。其道德感体现在“公德”和“私德”两方面,两者兼顾当然很好,但很多情况下不一定能兼顾,因为“私德”靠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的社会舆论来调整,  相似文献   
22.
什么是目标综合征 目标综合征是我们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必然产生的诸多矛盾之一。这种对于目标的狂热追求往往正是我们克服困难,将自己的工作尽量做到最好的动力所在。  相似文献   
23.
林晓妹 《新东方》2010,(4):72-76
“感恩”是个舶来词,牛津字典给出“感恩”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感恩之心,正是对世间所有人所有事物给予自己的帮助产生感激并表达出来,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一种反映,是一种融合了人的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自然性与社会性的高级情感。  相似文献   
24.
为了批判以霍布斯为首的道德利己主义,有效处理利己和利他、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哈奇森通过系统建构一种道德感理论来树立普遍仁爱观。他首先对情感的基础术语passion和affection进行重新考察,用普遍仁爱定义道德善,之后又竭力将与利己相关的一切与道德划清界限以确保仁爱的纯粹性。然而,哈奇森道德学说中存在无法融贯的两条路径:经验主义和神学,这导致其批判方案存在诸多矛盾和局限性。因此,系统分析并客观评价哈奇森的批判工作,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其仁爱观和道德感理论,还能从中洞察随后的情感主义者对利己和利他、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之间关系的持续调和与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25.
荣辱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要充分认识荣辱观建设任务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构建社会共同“道德感”,加强全社会尤其是重点群体的荣辱观教育,建立起全方位的价值观导向合力机制,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6.
裴毅然 《同舟共进》2010,(10):64-65
如何看待社会苦难,看似比较简单的一则问题,实则内涵深广。苦难能激起人们强烈的道德感,继以审视既有道德和法律,成为一切社会改革的初始动力;同时也是许多革命理论的支撑——革命通常从苦难起步,或日革命者总是从“说苦难”开始构筑价值起点。于是,消除苦难几乎成了所有社会成员的第一感,这是解决苦难最深厚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27.
李大同 《同舟共进》2008,(11):14-15
付出社会成本最低、见效最快、腐败官员和不良企业最害怕的正是媒体的曝光。在建立中国社会公正与公平的长途中,媒体监督无疑可起到生力军的作用。不言而喻,持续不断地对社会黑幕的揭发和挞伐,会极大地唤醒广大公众的道德感和正义感,对中国公民社会的逐渐成型。有着不可估量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