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9篇
世界政治   16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23篇
中国共产党   99篇
中国政治   92篇
政治理论   11篇
综合类   1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高艳 《奋斗》2009,(9):43-45
近年来,双鸭山市以“扩大总量,提升质量,优化结构,延伸产业,加快转型,改善民生”为路径,大力实施“工业煤电化、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和山水生态城”发展战略。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形成了新一轮跨越发展的良好态势和氛围。综合实力排名在黑龙江省13个市(地)中由2002年的第12位跃居2008年的第7位,  相似文献   
212.
有俗话说:“吃在广东”。这有两层含义,一是说广东人什么都敢吃,最令北方人咋舌的是吃蛇,吃猫,吃老鼠;二是讲究吃,其中之一是头啖汤,广东人喜喝汤,但一定要喝第一道汤。这两层含义却透露出一个道理:广东人敢于冒险,好为天下先。  相似文献   
213.
反腐风暴剥掉了大小贪官的层层画皮,使他们贪污受贿的丑行大白于天下:人们在感慨之余.也思考腐败究竟有没有保险系数这样一个众说不一的问题:有人说,腐败没有保险系数,“手莫伸,伸手必被捉”:也有人说,在体制弊端尚存,恶俗物欲横流,腐败装美扮善的现实社会中,贪官总会抓到遮盖布,寻得保护伞或靠山,或多或少有一定的保险系数。前一个说的是道理,后一个说的是现实。  相似文献   
214.
200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的日子。为纪念这个光辉的节日.我们采访老红军,缅怀先烈,并将革命前辈及革命烈士的感人故事和血的丰碑呈献给读者,我们相信.今天的每一位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一定会从中悟出些道理来。  相似文献   
215.
开心园地     
《工友》2014,(3):62-62
正像美女一样我向一个哥们儿抱怨:"这微信附近的人,看照片都像美女一样,其实本人很糟糕。"哥们儿淡淡一笑,说:"你真天真,说了是微信,要是都漂亮,那就应该叫全信了。"太太别解甲:"常听人将妻子说成‘太太’,我结婚后终于悟出其中道理。"乙:"悟出什么道理?"甲:"我烧菜多放几粒盐,她说‘太’咸;少放几粒盐,她又说‘太’淡;买楼盘,底层嫌‘太’潮湿,高层又嫌‘太’累;每月工资交给  相似文献   
216.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这段论述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出来.具有重大的思想理论意义和战略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17.
有时候,我拿编辑真是一点办法也没有。我的老师曾经告诉我,读书一定要先读“序”、“前言”等等,就因为如此,我经常上编辑们的当。有时候他们说得天花乱坠,你拿来一看,全不是那么回事;也有时候,听他们的话会错过一本  相似文献   
218.
“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确乎用人问题上的不争之论。官在得人。不在员多,道理谁都懂得,但一诉诸实际。就很难办。乐山乐水,见仁见智。庸臣与能臣。大佞与大信,贪官与廉官。伪巧人与老实人。豆腐渣与一朵花,往往模糊一片。莫衷一是。虽说是“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可“七年”下来。物是人非。人家早已升迁到另一“辨材”的地方去了。  相似文献   
219.
下基层调查研究时,发现有的群众对干部讲大道理当面点头,背后发牢骚,认为“太虚”。有些单位搞教育,表面看听得很入境,实际上脑子已“开小差”。在一些群众中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大道理一箩筐,不如‘大团结’一张、“辛辛苦苦讲一年,抵不住上街转半天”。一些基层政工干部反映,“正面道理难灌输”是当前政治教育的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220.
马忆南 《中国司法》2002,(11):38-39
最近,围绕《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修订草案)》,一些媒体和学者,就“知假买假索赔行为”是否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法》)保护等问题展开了讨论。依照《消法》相关规定,知假买假索赔行为不是“为生活需要”而购买的行为,因而不受《消法》保护。这本来是明白无疑的道理。但是,有的论者却将它等同于为生活需要而购买的行为,强行列入《消法》的保护范围。《为知假买假索赔行为正名》一文(原载《法制日报》2002年7月18日一版,以下简称“为文”),就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