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11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83篇
中国共产党   40篇
中国政治   75篇
政治理论   13篇
综合类   3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刘越 《党史文苑》2007,(4):70-70,73
中国汉文字历经几千年发展,实现了由繁到简的演变,从汉字的结构出发到结构的消失,实现了笔划在构成形式上的简洁,走向意念的延伸.从符号学的角度出发,我们确定出现了一些笔划被遗忘了的汉字.在广告设计中,我们应该掌握这种笔划遗忘的规律,更好的为艺术设计服务.  相似文献   
142.
秋日的暖阳照着奔流不息的沮河之水.古老的荆山慈母般地怀抱着这里的人民,这里的土地。六年前,我揣着一份调令,背着简单的行李,翻过一山又一岭.来到了一所村级小学——马良镇云旗山村小学。当我放下行李,打扫宿舍的时候,一群孩子簇拥过来,有的倚窗而立,低声低语,有的扶门窥视,有的时而伸出脑袋,傻傻愣愣地看着我。突然。一个瘦小的身影从孩子中走出来,提起装满垃圾的筐子就往门外跑。  相似文献   
143.
侵占罪和盗窃罪是财产犯罪中常见的两种犯罪行为,由于两罪在概念、侵犯的对象及客体、实施的手段和行为方式上都有类似之处,两罪在实践中表现形式又都纷繁复杂,易于混淆。二者的区别在于:非法占有他人财产故意的认识内容不同;犯罪的客观行为表现不同;侵犯的客体不完全相同;适用诉讼程序不同。  相似文献   
144.
叶延滨 《法制博览》2011,(16):46-46
这是生活中最常出现的情形,只是看到的太多,而让我们失去了判断力。他是一个记性坏的人,只是他不知道,别人也不知道。他记性坏,不是爱遗忘,而是总记错。遗忘只能算记性差,记错才叫记性坏。  相似文献   
145.
李蒙 《民主与法制》2008,(23):14-15
2008年1月7日,在湖北省天门市竟陵镇湾坝村垃圾场.发生城管与当地村民激烈的肢体冲突。驱车路过的天门水利建筑工程公司经理魏文华在路边用手机拍摄冲突场面,被城管队员发现后殴打,5分钟后死亡。这一轰动一时的案件过去了10个月,庭审已经开始。然而死者魏文华却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相似文献   
146.
石元鹏  张智华 《学理论》2015,(6):217-218
记忆是认知过程中对信息的输入、编码、存储和提取,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通过对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式、记忆的类型、记忆过程中的特殊机制以及人类遗忘的规律的分析,探讨了如何在外语课堂教学中运用记忆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成果来提高外语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47.
[案情]一天下午2时许,犯罪嫌疑人杨某、蒋某、陈某等人在某市新城F区工地拉弃土等待装货时,发现施工挖掘机从地下挖出两陶罐陶瓷器皿,杨某、蒋某、陈某在明知该器皿为古物的情况下,与在现场施工的其他几人私分后拿回家中。杨某私分古瓷器36件,卖了10件(获利33万,退回28万),私藏14件(1个二级文物、10个三级文物、1个文物),上交12件;蒋某私  相似文献   
148.
正本文案例启示:对于银行卡中存款占有的归属,民法理论上以银行占有并所有为通说。刑法理论中,对于银行卡中存款的占有完全可以按照民法的理论进行认定,即银行卡中的现金归银行占有,存款人取得对银行的债权,该抽象的债权归存款人占有。如果以盗窃、诈骗等方式使该债权发生转移的,就可构成上述犯罪。[案例一]2013年9月19日下午,陈某因自己忘带身份证,便向朋友李某借身份证一起到工商银行办理工行卡一张,陈某设定好密码后向卡内存款20000元。  相似文献   
149.
Statelessness and protection of stateless persons under public international law has not traditionally been in the forefront of academic legal research. This paper aims at drawing a picture on the legal status of stateless persons under public international law, shedding light onto the rather sporadic but noteworthy legal developments after the adoption of the core global instrument in this field, the 1954 New York Convention on the Status of Stateless Persons.  相似文献   
1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