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11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83篇
中国共产党   40篇
中国政治   75篇
政治理论   13篇
综合类   3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31.
232.
233.
孙涛 《中国检察官》2014,(20):40-42
正一、基本案情2013年9月期间,天津某高校多次发生下课时间学生手机在教室被盗案件,后学校保卫处干部刘某查看监控视频,发现一名学生模样的男子形迹可疑,刘某在巡逻期间抓获此名男子——犯罪嫌疑人韩某,并报警。经查,犯罪嫌疑人韩某于东北某大学肄业,现无业。公安机关在韩某家中搜查出大量手机、笔记本电脑、MP4、充电宝、钱包等物品。犯罪嫌疑人韩某承认这些物品均为在天津某高校教室内所得他人物品,但  相似文献   
234.
本文案例启示:刑法上特定场所遗忘物的占有,以是否控制或支配该物为判断标准。第二控制人对公共空间遗忘物的支配,需要明确的支配意识;第二控制人对非公共空间遗忘物的支配,只需要概括的、抽象的支配意识。对遗忘在公共空间之物非法占有行为的认定,  相似文献   
235.
我国《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信用卡诈骗罪中对于拾得他人信用卡并使用的行为作出了明确规定,拾得他人信用卡并在自动柜员机上使用的行为,属于"冒用他人信用卡"的情形,构成犯罪的以信用卡诈骗罪追究刑事责任。然而自动柜员机是否可以被骗,行为人所拾到的信用卡是遗失物还是遗忘物?行为人是否基于非法占有的目的,实施了使人陷入错误认识而交付财物的诈骗行为?将拾得他人信用卡并在柜员机上使用的行为认定为信用卡诈骗是否合理?还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236.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财产关系越来越复杂,侵占个人财产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由于1979年刑法没有规定侵占罪,司法机关只好对少数情节严重又有必要作为犯罪处罚的侵占行为,类推比照有关盗窃罪的规定处罚。为了使公私财产得到更全面的刑法保护和适应司法实践的迫切需要,1997年新刑法增设了侵占罪。但由于旧有司法观念的影响和理论研究的不足,司法实践中很多难题有待解决。本文通过对罗忠兰盗窃一案的反思,并从自己的商榷意见入手,仅就侵占遗忘物罪的有关司法认定及立法完善问题予以探讨,以期有利于理论和实践的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237.
罗蔚 《公民导刊》2007,(11):47-48
在众多刑事案件中,尽管受害人和他们的家属获得了形式上的法律正义。但却因为民事赔偿得不到执行又被迫陷入了生活的困境。  相似文献   
238.
自97刑法设立侵占罪以来,理论界对该罪的行为对象问题一直争论不休,尤其是对遗忘物和埋藏物的理解,更是观点不一,本文借助民法中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对作为侵占罪行为对象的遗忘物和埋藏物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了自己的结论,认为本罪中所指的遗忘物与遗失物同义,二者的共同本质在于都是财物所有人非出于本意而丧失了控制的财物;而本罪中所指的埋藏物应指发现之时所有人明确的财物.  相似文献   
239.
在百万大移民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那就是直管公房移民。本刊记者日前在重庆市万州区采访移民工作时,区人大常委会城环移民工委的同志谈道,他们调研发现,当前直管公房移民安置现状堪忧。对于这个特殊群体,记者以前并不熟悉。在区人大常委会有关同志陪同下,本刊记者走近直管公房移民,了解到他们的快乐哀愁、酸甜苦辣。  相似文献   
240.
我国1997年《刑法》第270条第2款规定:“将他人的遗忘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出的”,成立侵占罪。关于遗忘物的内涵和范围,新刑法没有明确的规定。因而,在司法实践中,有关遗忘物的认定问题有着较大的争议。如何合理的解释遗忘物的内涵和范围,与判断侵占行为的成立与否有着直接关系,所以在此,笔者试图对遗忘物的内涵和范围进行深入的探讨,以期我们的立法和司法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