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3篇
政治理论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小平 《海内与海外》2012,(10):66-68
曾亲历黄海大海战的外国人马吉芬在战后曾以惋惜之情写道:"震撼东亚之中国舰队,今也已成过去,彼等将士忠勇,遭际不遇,一误于腐败政府,再误于陆上官僚,与其所爱之舰,同散殉国之花。"时隔一百多年,以今天的眼光来看,马吉芬的观点也还是比较公允的。  相似文献   
12.
《法制博览》2009,(19):31-31
邓世昌生前任北洋水师两大主力舰之一的致远号巡洋舰管带(舰长)。按北洋水师相关资料记载,邓世昌的武官阶级是总兵。在清代,武官的副都统和总兵为正二品大员(相当于中将),故邓世昌的官衔是非常高的。他的月薪是官俸1584两,船俸2376两,合计3960两。按光绪年间推算,当时大米每斤价格15文,折银0.015两;食盐每斤35文,折银0.035两;猪肉每斤40文,折银0.04两。以此估算:光绪年间一两银子在今天的购买力约合人民币100—150元。  相似文献   
13.
郭利 《各界》2013,(6):2-3
少年时对李默然主演的电影《甲午风云》印象深刻,为气壮山河的邓世昌感动的同时,也记住了那个在中日黄海大战时临阵胆怯,挂错帅旗,以致于让敌人包抄,被海军司令打了一个耳光的清朝武官。当时特别厌恶这个人,甚至觉得海军之所以战败,  相似文献   
14.
<正>(上接总第320期)鼓吹变法作为北洋水师学堂的总办,他格外关注中国海军在甲午战争(1894~1895年)中的表现与命运,对"同学诸友,除方益堂一人外,无不见危授命,其尤异者,则镇远大副杨君雨臣"的表现,感到欣慰与骄傲;对淮军节节败退,以及海军"将弁死事甚众,刻所可知者,邓世昌、林永升、林履中、黄鞠人建勋"的牺牲,十分悲伤与震惊。他沉痛地说:"事势至此,本为发难时所不料及,所最可痛者,尤在当路诸公束手无策,坐待强寇之所欲为"。"诚恐四千余年之文物声明行将扫地而尽,此惊心动魄之事,不料及吾身亲见之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