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0篇
外交国际关系   9篇
法律   11篇
中国共产党   148篇
中国政治   75篇
政治理论   16篇
综合类   1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正1972年,尼克松访华,开启了中美"破冰之旅"。期间,尼克松偕夫人游览了八达岭长城。此后,里根、克林顿、小布什、奥巴马都到过长城。普京、萨科齐、卡梅伦……长城接待过的政要不在少数。外国领导人访华大多会在首都北京停留,故宫、长城等景点是他们青睐的地方。据人民网的统计,在20次外国领导人偕夫人参观中国名胜古迹的活动中,最频繁的是参观八达岭长城,达到7次,其次是故宫4次,兵马俑3次。1952年,时任政务院副总理的郭沫若先生提出了"修复长城,向游人开放"的建议。经过6年的精心整修,1958年,八达岭长城首次接待国内外游人参观游览。从1963年2月16日周恩来总理陪同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登临八达岭长城的那一刻起,八达岭长城又担  相似文献   
12.
1944年3月19日,郭沫若先生在重庆发表了历史散文《甲申三百年祭》。选择这一天是意味深长的,因为正是在1644年3月19日,闯王李白成杀进了北京、崇祯皇帝吊死煤山、立国276年的明朝灭亡了。文章一经发表立刻引起了远在延安的毛泽东主席的注意,他将其列为整风文件,并多次号召全党认真学习。《甲申三百年祭》因此而扬名。恰逢建党90周年,重读《甲申三百年祭》,有了一点新的感悟:  相似文献   
13.
叶挺是一员战将,平时写诗并不多,但他写于狱中的《囚歌》却极有名。说起这首诗的面世,与郭沫若有直接的关系。叶挺与郭沫若结识很早,北伐时期,郭沫若担任北伐军政治部副主任。行营秘书长等职;叶挺则是一战成名的“铁军”独立团团长。战争的紧张和残酷,使郭沫若与叶挺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谊。  相似文献   
14.
"毛瓷":毛主席用瓷,是一九七四年为庆祝毛泽东主席八十一岁生日专门烧制的釉下手绘双面花五彩瓷。特制了月季花、芙蓉花、菊花、梅花系列产品,器型为碗类、杯类等。从瓷质到造型、釉质、釉色、花纹的描绘,堪称陶瓷经典之作,是当代醴陵窑中的极品,二十世纪最荣耀的中国名瓷。月季花:应春、夏、秋、冬四季中的春季。月季花又名月月红,常开不谢,全年好景,以证毛主席"只争朝夕"之意(一九六三年《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象征全国山河一片红。芙蓉花:芙蓉,又名木芙蓉、拒霜花、木莲,原产我国南方。毛主席曾有诗句"芙蓉国里尽朝晖"(一九六一年《七律·答友人》),以芙蓉入画,以解主席故乡之思。菊花:菊花盛开于秋季,言寓收获之意。人云"自古清秋多寂寥",然而毛主席认为秋季"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并有诗赞曰"黄花分外香"(一九三一年《采桑子·重阳》)。梅花:毛主席最爱梅花,有诗云"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一九六一年,《卜算子·咏梅》)。梅花在风雪中昂扬挺拔,此亦主席逆流而上、乐观旷达、永不气馁的精神写照。  相似文献   
15.
鲁迅有首很有意思的诗:“文章如土欲何之,翘首东云惹梦思。所恨芳林寥落甚,春兰秋菊不同时。”他这样告诉冯雪峰:“‘东云’,指日本,‘春兰秋菊不同时’,我与郭沫若不是搞不到一起吗。杜荃骂我的话,怎能忘记得干干净净。我也曾有过向郭沫若组稿的念头,但终究打消了。”在“文章如土”、“芳林寥落”的中国文坛,鲁迅翘首东望,时在日本的郭沫若总引起他不尽的思绪,他何尝不愿化解他们之间的是非恩怨呢?  相似文献   
16.
郭沫若在1958年12月公开宣布入党以前,一直以"无党派民主人士"的身份出现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其实,早在1927年8月,他就  相似文献   
17.
黄禹康 《党史博采》2011,(11):28-30
1944年3月19日,是明王朝灭亡三百年纪念日,重庆《新华日报》连续刊载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由于立场不同,国民党认为《甲申三百年祭》“影射当局”,对文章进行大肆围攻:毛泽东则把《甲申三百年祭》视为“胜利时骄傲”的鉴戒之史论,列入延安整风文献,告诫共产党人不要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  相似文献   
18.
记忆     
3月1日,全国学生第14届代表大会在北平召开 叶剑英代表中共中央出席大会致辞,他充分肯定了中国学生在中国近代革命历史上做出的重要贡献。各界知名人士郭沫若、沈钧儒、张奚若、周扬、许之祯、李德全、马叙伦、许德珩等出席大会并讲话。  相似文献   
19.
鲁迅逝世10年后,郭沫若在一篇纪念文章中,为自己未能与鲁迅谋面而追悔莫及。他说:“自己实在有点后悔,不该增上傲慢,和这样一位值得请教的大师,在生前竞失掉了见面的机会。”他们究竟为什么屡次失之交臂?个中缘由确实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20.
陈东林 《传承》2009,(7):10-11
在毛泽东已经公开发表的近70首诗词里,许多都是以国际形势作为背景的。尤其是他在上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期写的几首七律诗,更是成为汇聚强烈国际风云气息的战斗武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