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0篇
外交国际关系   9篇
法律   11篇
中国共产党   148篇
中国政治   75篇
政治理论   16篇
综合类   1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奏响的时候,每个中国人都会感到热血沸腾,情不自禁地从心底迸发出一种强烈的爱国激情。国歌以其激昂的旋律、动人的歌词,鼓舞着  相似文献   
32.
王余 《前沿》2010,(23):197-200
文章通过郭沫若早期的《女神》等作品的分析,认为是郭沫若浪漫理想、叛逆勇敢、开拓进取等个性特征与五四时代的完美结合;"青春型"诗人的特质以及中外文化对郭沫若的熏陶和影响,形成了诗人特有的创作心理和人格特征,从而成就了诗人的一世英名。  相似文献   
33.
1971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期间出土文物展览在北京故宫举办,首次展示了来自新疆的两件文书:一件是白居易诗《卖炭翁》抄件,署坎曼尔元和十五年抄;另一件是作于元和十年(815年)的三首诗《忆  相似文献   
34.
郭沫若曾赞颂陈毅“一柱天南百战身,将军本色是诗人”,而作为陈毅的长子,陈昊苏无疑传承了陈老总“本色是诗人”的一面。近日,《今日中国论坛》记者采访到了担任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以下简称对外友协)会长的陈昊苏,请他就中国的民间外交等问题畅谈了一番。  相似文献   
35.
关加强 《侨园》2014,(4):39-39
在这个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冬季,走进依然满眼绿色、鲜花盛开的四川盆地底部一乐山市境内,仿佛回到了东北的五月.在姹紫嫣红的鲜花“陪伴”下,我走进了位于四川省乐山市沙湾区的郭沫若故居.  相似文献   
36.
毛泽东是深谙知识分子独特作用的政治家。在现代文史作家中,鲁迅以降,毛泽东最为看重的是郭沫若。几十年间,毛泽东一直关注郭沫若的各类文字,或推崇弘扬,或借题发挥,或假途伐虢,总之,通过郭沫若的诗文,将"文治"发挥到了极致。"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毛泽东推崇郭文,最为世人熟知的便是将《甲申三百年祭》列为中共整风文件。  相似文献   
37.
说笑话老舍先生的大名我早就知道了,而且少年时代开始看过他的一些作品,然而,直到1957年的春天,才和他有了"亲密接触"。那年,北京人艺刚刚上演了郭沫若的《虎符》,作者得了稿费,做东请戏组全体演职员去春游。还特别邀请了老舍。  相似文献   
38.
正巴金——日记凝结战地情1951年,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六十三军军长的傅崇碧,率部赴朝参战,执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神圣使命。出国第一仗,傅崇碧以敢打必胜的气概,指挥部队赢得首战胜利,给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一次重创。这场举世瞩目的战争以惊心动魄的宏大主题,磁铁一般吸引着作家们,其中,文学巨匠巴金慕名走进了傅崇碧的战争生活。当时,巴金在六十三军深入生活长达8个月,与志愿军战士朝夕相处、患难与共。他坚持到火线的最前  相似文献   
39.
张家康 《党史文汇》2000,(11):30-33
他们是一对时代的孪生子,诞生在“大中华老大帝国最背时的时候”。过多的民族灾难,沉重的礼教包袱,使他们变得郁悒寡欢。当他们成长为一个自主的文化人时,这种郁结沉淀的忧患意识,便迸发出思想的火花,从而对历史和未来担当起道义的责任。他们在新文学运动中的突出表现,为推进中国历史的近代化进程作出了贡献。然而,由于他们政治理想不同,人生道路也就不同。这些,都给我们留下了一定的思考空间。新文化运动的弄潮儿1915年9月,胡适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提出了中国文学革命的口号,他在一首长诗中说:“神州文学久枯馁,百年未有健者起。新潮之来不…  相似文献   
40.
1941年7月,"抗敌演剧宣传队第二队"在山西正式成立,简称"剧宣二队",其前身是"抗敌演剧第三队",简称"抗演三队"。这是一支活跃在山西抗日敌后战场的文化宣传队。这支队伍在抗战期间以戏剧表演等形式,为宣传抗日主张、鼓舞士气、激发抗战热情做出了很大贡献。在武汉成立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武汉成为全国抗战的中心,救亡宣传团体纷纷涌现。在这样的形势下,张光年(笔名光未然)、周德佑等人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