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0篇
外交国际关系   9篇
法律   11篇
中国共产党   148篇
中国政治   75篇
政治理论   16篇
综合类   1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陈永坤 《政府法制》2012,(35):45-45
若论最短的信,当推我国文学大师郭沫若的一封“无字信”。 郭老学识渊博,并擅长书法,全国各地都留有他的笔迹。1963年。山东省郓城县城关卫生院改建时,院领导决定这个院名要请名人来写..想来想去就想到了郭沫若。于是,就以郓城县城关卫生院的名义给郭沫若去了一封信,请他题写院名。不久,便接到郭老回信。拆开一看,信封内却空空如也,并没有郭老的题字。这是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42.
《新长征》2011,(10)
1949年10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三次会议,讨论通过了政务院及其所属各委员会,各部、院、署、行的负责人,同时通过任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署和中央人民政府办公厅等机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  相似文献   
43.
新中国成立之后,作为国务活动家的郭沫若,在政务之暇,为许多英雄人物谱写过一曲曲响遏行云的英雄赞歌,举凡黄继光、邱少云、杜凤瑞、安业民、向秀丽、雷锋、焦裕禄,都有郭沫若写的读之令人回肠荡气的诗篇.在游历祖国名山大川的同时,郭沫若以革命家的情怀瞻仰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捐躯的英烈纪念馆、陵园,如东北的杨靖宇、四川(宜宾)的赵一曼、山西的刘胡兰,并写下一首首20世纪的新<国殇>.  相似文献   
44.
严保林 《政府法制》2011,(23):25-25
四川乐山郭沫若故居保存着两张郭沫若的成绩报告单。  相似文献   
45.
郭沫若故居     
郭沫若在北京的故居位于什刹海西岸,西城区前海西街18号。这里原是乾隆皇帝的宠臣和珅的花园,和珅被嘉庆皇帝抄家赐死后,花园遂废。同治年间(1862-1874),此处成为恭亲王府的草料场和马厩。民国年间(1912-1949),恭亲王的后代把此处地产卖给达仁堂乐家药铺,修建成中西式结合的庭院。  相似文献   
46.
巴蜀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史学泰斗,文化巨擘———郭沫若,从巴蜀大地脱颖而出,以他高山仰止,惊世骇俗的才华,将巴蜀文化之精髓传承升华,让近现代巴蜀文化在广阔的神州大地上,在海内外繁衍,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47.
《百花齐放》和《红旗歌谣》的创作与编辑是郭沫若在大跃进年代最具代表性的诗歌活动。当时中国知识分子处于整体上被改造、文学创作失去自由的环境中。郭沫若虽然有着灵魂的挣扎与困惑,但从他参与的诗歌创作和编辑工作中看,其精神的主导面,不是疏离这种严酷的环境,而是顺应和强化着这种严酷的环境。  相似文献   
48.
在一口气读完革命前辈杨奇同志近著《风雨同舟一接送民主群英秘密离港北上参加政协始末记》(香港各界文化促进会2004年7月版)后,我首先想到是方方同志亲笔撰写的回忆录《三年游击战争--新四军前身奋斗史》和郭沫若同志为该回忆录所写的序言。方方回忆录发表的时间是1948年7月至10月正当杨著记载的"风雨同舟"故事发生之时,而连载该回忆录的香港《正报》周刊的创办人就是杨奇。郭沫若(当时正在香港等待杨奇等即地下党同仁护送北上)的序言有这样的一段话:"中国近三十年来是旋乾转坤的大时代,无数伟大的历史事件比太平洋的波澜  相似文献   
49.
50.
什刹海是北京城里紧邻皇城的一片风景区,其间散布着众多名人故居。宋庆龄故居、郭沫若故居、梅兰芳故居一座故居,就是一段历史。北京这座古城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便体现在这些名人故居之中。不久前,我曾参观其中几处,感触颇深。棉花胡同66号:蔡锷故居什刹海附近的棉花胡同66号,是一座普通小院,由前后两院组成,房屋以回廊相连。院门前那两棵粗壮的国槐,相传已有几百年的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