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0篇
外交国际关系   9篇
法律   11篇
中国共产党   148篇
中国政治   75篇
政治理论   16篇
综合类   1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51.
《党课》2012,(11):32-32
1944年,抗日战争胜利的曙光初现。3月,《新华日报》全文连载了郭沫若写于三年前的《甲申三百年祭》。《祭》文秉笔直书,言说了明末李自成进京出京,由胜到败,39岁战死在九宫山的历史悲剧。  相似文献   
52.
作家邢野是天津人,出生于1918年2月11日。邢野写过不少剧本、歌词,还出版过几本诗集,但他最有影响的作品乃是由他担任编剧之一的故事影片《平原游击队》。这部电影1955年公演,当时直至以后发行量极大,影响长久不衰,到"文革"时期更是家喻户晓。原因并不全在于电影本身的艺术性,而在于其历史背景。作者经历与生活原型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还在读中学的邢野就参加了抗日活动。时值第二次国共合作之际,邢野参加了由郭沫若、田汉组织的抗日演艺队,后经八路军办事处介绍。  相似文献   
53.
每文  罗罡 《时代风采》2020,(1):27-28
弧形光美走廊,将绵绵涌出天下第一汤的泉眼,和历经70多年风兩的卢汉別墅,串成一支嵌在凤山山麓的珠钗,这头吮吸的人地之精华,那头演绎着生命之豪情,细步踏上光美走廊,目光似乎和众位革命先辈、国家领导人有了交集,耳畔仿佛听到了郭沫若在吟句,数十年时光带走的匆匆岁月,永驻的是那一湾温润清澈、养心健身的泉水。  相似文献   
54.
吴琼 《党史文苑》2002,(4):23-25
熟悉中共党史的人都知道,蒋介石在北伐战争期间就开始秘谋“清党”,因为当时年轻的共产党政治上不够成熟,不能及时洞察其奸,以至发生了“四·一二”反革命事件。对于蒋介石的阴谋,并非昕有的人都蒙在鼓里。郭沫若对此就有清醒的认识,并进行了“笔伐”,他在1927年初写下的《请看今日之蒋介石》一文中,第一个震聋发聩地喊出了打倒蒋介石的口号!  相似文献   
55.
《理论与当代》2004,(2):40-40
袁良骏在2003年12月10日的《中华读书报》上撰文指出:熟悉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人,都知道鲁迅和郭沫若的一桩公案。1928年初,后期创造社的几位新锐分子冯乃超、李初梨等,为了推行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竟然将自己的“盟友”鲁迅当成了绊脚石,向鲁迅发起了猛攻。猝不及防的鲁迅开始有点  相似文献   
56.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是郭沫若在梁启超提出"新史学"之后探讨近代中国史学发展途径并批判了"整理国故"后的创新之作,具有"例示研究古史的一条大道"的重要意义。该书通过甲骨文、金文及古典文献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阶段的分析以及通过中国古代历史来"考验辩证唯物论的适应度"的尝试,确曾对古代历史的真相具有"摸着一些边际"的学术价值。回顾《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所引发的长时间的批评与争论固然非常必要,但是在学术语境有了很大变化的今天,这部著作带给我们的启示仍然值得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7.
新中国成立后,郭沫若担任过中国科学技术界的一些领导职务.受这些身份的影响,他在20世纪50年代的诗歌创作中表现出了大量的“科技”理念和意象.以往,学界对这类科学诗关注不足,偶尔的研究也往往只注意这类诗的“政治性”内容.事实上,除政治身份之外,郭沫若还具有“公共人物”的身份,从这一视角切入,可以重新考察郭沫若这时期的诗歌创作,亦可获得相对丰富的理论阐释和新的意义挖掘.  相似文献   
58.
谢轶群 《政府法制》2012,(35):39-39
郭沫若早年以其才情横溢、大气磅礴的诗篇震撼文坛,被称为“最能代表五四狂飙精神”的诗人,新中国成立后却写下了一大批风骨尽失、简直不堪入目的诗文为世人所诟病。那么,在献媚、保身、求利之外,郭沫若在炮制这类文字的时候,是否还存在另一种可能的动机呢?  相似文献   
59.
对黄平绝伦的美景,明代理学家王阳明曾有过"天下之山,聚于云贵,云贵之秀,萃于斯岩"的赞词。2005年著名作家冯骥才慕名到黄平考察,"春游夏漂,秋赏冬泡"的时令,石刻壁画、亭台楼阁的胜景,在他脑际久驻不去,已回筑城就寝的他,披衣下床,挥笔写就了"黄平美无涯"的赞誉。说且兰,议黄平,最亮看点是旧州。旧州素有金盆(万亩良田大坝)、银碗(集旅游、发电、灌溉为一体的阳湖)、玉带(阳河源头一带)、明珠(明清建筑特色古镇)  相似文献   
60.
"峨山巍巍万年俊,沫水潺潺千载悠;女神舒袖绘日月,文豪凝思写春秋。"经过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三十余载,一代文豪郭沫若的故乡从往昔窄窄的街巷、低矮的房屋正在铸就通往"四川经济强区、中国西部不锈钢城"的发展神话,祖国的西南方即将矗立起一颗璀璨的明珠。这些饱满着沙湾几代住建人的拼搏与奋斗。沙湾区住房和城乡规划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