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8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10篇
中国政治   12篇
政治理论   8篇
综合类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南书房     
《南风窗》2013,(8):96-96
《共和的危机》[美]汉娜·阿伦特著郑辟瑞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4月版汉娜·阿伦特(1906~1975),德裔美籍犹太哲学家,20世纪重要的政治思想家。这是她生前出版的最后一部著作,包含《论暴力》、《政治中的谎言》和《公民不服从》三大名篇,直指美国1960年代风起云涌的政治浪潮。  相似文献   
52.
王诗露 《学习月刊》2013,(22):13-15
一、公共领域的概念 “公共领域”概念一般认为最早由美籍德裔女思想家汉娜·阿伦特提出.由德国著名社会学家哈贝马斯继承并使之风靡全球.掀起一股探讨“公共领域”的热潮。对于什么是公共领域,我们很难从现有的研究中找到一个明确的界定.就连阿伦特与哈贝马斯.以及之后的著名学者也并没能给公共领域下一个明确的定义。  相似文献   
53.
唐小兵 《南风窗》2013,(8):83-86
杰出的思想史家以赛亚·伯林青年时代的轨迹,也是20世纪早期英国知识人共同体的见证。它显示,心灵建设不是从公共领域向私人生活的退缩,更不是反公共的自我迷恋,心灵本身就是至关重要的公共。汉娜·阿伦特面对现代世界的过度私人化,特别呼吁一种共同世界的存续,在她的理解与想象之中,这个"共同世界是一个我们出生时进入、死亡时离开的地方  相似文献   
54.
阿伦特探讨了民族国家固有的矛盾——“民族”与“国家”的冲突,如何导致民族国家的衰落,并突出表现在两次大战期间的少数民族问题和无国籍问题上,当那些人失去政府的保护,诉诸于最低限度的人权时,却现什么权利都没有。在此情况下,阿伦特驳斥了近代以来的天赋人权观念,提出了“人权的终结”,并将人权归于公民权上,而这一观点也就折射出自启蒙以来普遍人权的理念与其现实境况之间存在的断裂不仅没有弥合,反而加深了。  相似文献   
55.
道德究竟是内在于历史还是产生于历史叙事,这是历史哲学的一个核心问题。著名犹太裔女学者汉娜·阿伦特的名著《耶路撒冷的艾希曼》,围绕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在阿伦特看来,道德判断产生于历史叙事。为了能够形成关于纳粹屠杀犹太人历史的道德判断,确定行凶者的相对罪行和受害者的相对无辜是很重要的。如果把行凶者看作是根本的恶而把受害者看作是完全无辜的,那么就不可能有真正的道德判断。阿伦特的报告是一次尝试,试图把关注从受害者转向行凶者和旁观者,这使她的叙事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与众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