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9篇
  免费   13篇
各国政治   7篇
工人农民   6篇
世界政治   28篇
法律   239篇
中国共产党   34篇
中国政治   112篇
政治理论   28篇
综合类   7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0 毫秒
61.
目前,美国与互联网内容监管有关而又未被裁定违宪的联邦法律有三部:《数码千禧年版权法》《儿童网上隐私保护法》和《儿童互联网保护法》。这三部法律分别是关于保护版权、保护儿童隐私以及保护儿童不受网络猥亵内容影响的。  相似文献   
62.
63.
古代论隐私     
《韩诗外传》第九卷第十七章,有这样一段故事: 孟子妻独居,踞。孟子入户视之,白其母曰:“妇无礼,请去之。”母曰:“何也?”曰:“踞。”其母曰:“何知之?”孟子曰:“我亲见之。”母曰:“乃汝无礼也,非妇无礼。”《礼》不云乎:“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将入户,视必下。不掩人不备也。今汝往燕私之处,入户不有声,令人踞而视之,是汝之无礼也,非妇无礼也。”于是孟子自责,不敢去妇。《诗》曰“采葑采菲,无以下礼。”  相似文献   
64.
朱伟一 《政府法制》2013,(14):49-49
改革开放之后,时有美国法官到中国,与中国法官切磋技艺。中国法官最喜欢问美国法官:“敢问贵同法官年薪多少?”美国法官大多比较尴尬,薪酬是美国人的隐私。  相似文献   
65.
皇帝怕什么?     
李兴濂 《各界》2011,(4):35-35
不知从何时起,皇帝身边有个起居舍人,专门负责“起居注”的工作,也就是专门记载皇帝每天的一言一行,包括皇帝的“幸”事等隐私,也要如实记录下来。  相似文献   
66.
隐私权的产生是人类进步的表现,其存在的价值就是尊重人的个体的独处的状态,防止他人干预自己的私生活。然而夫妻之间,因为婚姻关系的存在,其最重要的性秘密也不再是隐私,其他引起相对较小羞耻感的事宜也便很难说是隐私。进而由于婚姻的性质,即使法律不赋予一方对另一方诸多事项的知情权,但隐私权与知情权并非非此即彼的关系,即使一方没有知情权,在其对另一方进行了某些为了知悉而进行的行为时,其也不应该受到侵权法的责难。可以将其看做是婚姻关系给予夫妻双方的一种"特惠"。但是夫妻一方一旦将另一方的某些不宜为外人道的事情公之于众,并对另一方产生了不良影响,那么他就不再受这种"特惠"的保护,而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  相似文献   
67.
网络经济时代,快递面单承载的收寄件人电话号码等个人信息屡遭泄露导致消费者被诈骗遭受财产损失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推广隐私面单保护个人信息显得尤为重要。然而企业主体保护意识薄弱、行政监管乏力等导致隐私面单推广屡屡受阻。检察机关立足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充分发挥公益诉讼制度优势,以行政公益诉讼和民事公益诉讼双职能,促进依法行政,助力隐私面单推广使用,有效保护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68.
黄佩  赵永刚 《学理论》2013,(20):44-45,60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与发展以及公民个体私人观念、法治观念的觉醒,隐私问题逐渐开始在当今社会的各个领域凸显出来。由于大众传媒在文化生活领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大众媒介似乎已经把公众的言论自由和知情权发挥到"淋漓尽致",而对隐私权的保护似乎又考虑不周,隐私保护在当今的媒介生活领域显得尤为重要。隐私保护无论对个体还是整个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9.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进入信息时代,个人隐私受到侵犯的事件频频发生,对隐私权的保护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当今世界有许多国家不仅在侵权法或普通法中对隐私权进行了保护,还在判例或成文法中确认了隐私权的宪法权利属性,从宪法高度保护个人隐私权,而相比之下我国法律对隐私权的保护仍不够完善,宪法中没有对隐私权的明确规定,只是间接对其进行了不完全保护。本文从宪法对隐私权进行保护的必要性及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从宪法法规、宪法效力及相关配套制度几方面提出了完善隐私权保障的措施。  相似文献   
70.
《先锋队》2011,(3):44-45
在美国,在内阁或其他政府部门工作的人,必须回答一份“隐私”调查问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