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3篇
  免费   17篇
各国政治   5篇
工人农民   21篇
世界政治   110篇
外交国际关系   7篇
法律   1180篇
中国共产党   123篇
中国政治   537篇
政治理论   46篇
综合类   471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98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105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210篇
  2013年   227篇
  2012年   199篇
  2011年   241篇
  2010年   202篇
  2009年   130篇
  2008年   129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虚假伤残鉴定骗保行为是近年来较为常见且典型的虚假司法鉴定现象,其主要体现为"人伤黄牛"勾结鉴定人骗取保险金、被保险人勾结鉴定人骗取保险金,以及伤者、"人伤黄牛"与鉴定人三方勾结骗取保险金等情形.当前对虚假伤残鉴定骗保行为的刑法规制存在罪名适用不一与鉴定人主从地位认定迥异等失范问题.虚假伤残鉴定骗保行为的罪名适用应遵循穷...  相似文献   
82.
韦玮 《公安研究》2022,(8):78-88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作为现阶段我国发展最快的刑事犯罪,呈现出发案高、手法多、损失大、影响坏等特点,尤其是法律监管空白导致灰产泛滥、涉案赃款转移方式繁多,办案单位追赃挽损工作成效欠佳,受骗群众很难理解和满意,极大影响公安机关的执法公信力,甚至引发其他社会问题。本文结合侦查实践,围绕涉诈资金转移各个环节,归纳总结规律特点,列举涉案资金流水表现形式,分析资金转移的主要方式和共生灰产,对下一步打击治理策略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83.
利用手机短信进行诈骗已成为一种新的诈骗犯罪类型。手机短信诈骗犯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假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向手机用户发送虚假信息,以骗取手机用户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本文从手机短信诈骗的犯罪构成、完成形态及危害结果入手,对手机短信诈骗犯罪的特点和类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4.
管笑笑 《法制博览》2023,(18):163-165
随着现代科技的日新月异,犯罪分子紧跟时代潮流,电信网络诈骗的手段迭代更新,此类案件形势严峻复杂。本文从被害人的角度入手,分析被害人的主要特征及容易受诈骗的心理特征,并基于此提出相应对策,从而达到预防犯罪的效果。  相似文献   
85.
廖黄鹏 《法制博览》2023,(15):82-84
电信网络诈骗作为一种新型犯罪,突出揭示了刑法在应对数字化犯罪中的不足。数据刑法的构建面临着迫切的社会需求。电信网络诈骗的数字化特征主要为财产损害的数字化、行为特征的操纵与配合以及风险的全局化,现有我国《刑法》在对其应对上存在客观方面构造局限、法益评价狭窄和情节类要素适用模糊的特征。对此,数据刑法要求刑法在对电信网络诈骗的应对上重新定位相关罪状表述,在诈骗罪构成要件上宽松化理解;扩大法益类型,纳入信任法益;对情节类要素独立化处理,使其等同于数额要素。  相似文献   
86.
王静 《法制博览》2023,(3):80-82
随着我国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涉众性集资诈骗案件数量相应增多,并且形式多样变化,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涉众性集资诈骗经济犯罪的法律适用要求,故此,应确保案件审理、判定有据可依,促进金融市场秩序规范化。本文首先介绍集资诈骗的定义及法律特征,接下来针对涉众性集资诈骗经济犯罪的法律适用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法律适用问题处理的具体措施和主要方法,探究防范涉众性集资诈骗经济犯罪的策略,力求大大减少经济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87.
江川 《法制博览》2023,(31):6-8
互联网、网络应用、移动支付、大数据等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带来极大经济效益,同时也为犯罪模式从线下转向线上、从现实转向隐秘提供了温床。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近年呈现井喷爆发之势,改变了传统诈骗犯罪的作案模式,为如何在新形势下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财产安全、推进基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带来了新的课题。本文以河北省宁晋县为例,总结了近年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发案情况,从基层视角分析了打击电信网络犯罪的现实困境,提出了完善立法、扩大宣传、综合治理三个方面建议。  相似文献   
88.
李丹 《法制博览》2023,(7):13-15
当前,新型涉网诈骗犯罪案件正处于势能集中释放期,近年来已成为刑事发案中升幅最高、涉案损失最大的新型犯罪,具有受害面广、涉及范围大、涉案金额高、手段智能隐蔽、集团化产业化等明显特点。针对对其打击存在的侦查难、取证难、追赃难等突出问题,公安机关应优化从赃款、工具、手法等作案条件入手的侦查途径,完善摸底排队、查询冻结、电话技术侦查、网络侦查等相关信息化数据侦查措施的应用。  相似文献   
89.
申淑平 《法制博览》2023,(8):124-126
近年来,网络诈骗在高校校园中屡屡发生,校园网络诈骗已经不单是校园安全问题,还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高校校园网络诈骗的成因较为复杂,除了网络安全教育缺失以外,隐私严重泄露、网络监管不力、防诈力量薄弱、安全技术落后等均导致高校校园网络诈骗难以根除。鉴于此,本文重点从安全教育机制、隐私保密机制、网络监管机制、协同反诈机制、技术防护机制五大方面出发,探讨了高校校园网络诈骗防范机制的建设思路,以期为校园网络诈骗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0.
马武阳 《法制博览》2023,(9):100-102
在司法实践中,诈骗罪是检察机关办理的刑事案件中最为常见的案件类型之一。近年来,诈骗案呈多发高发态势,且新型诈骗层出不穷,尤其涉及合同履行类的诈骗案因与民事纠纷相纠缠,导致检察机关的办案难度越来越大。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是否属于诈骗行为,能否构成诈骗罪,该行为到底是刑事诈骗还是民事欺诈,已经成为办理诈骗罪案件的痛点与难点。本文将从一起诈骗案入手,讨论刑事诈骗与民事欺诈的区别,为办理相关的诈骗类案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