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24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9篇
工人农民   10篇
世界政治   74篇
外交国际关系   27篇
法律   1307篇
中国共产党   422篇
中国政治   439篇
政治理论   143篇
综合类   54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174篇
  2013年   185篇
  2012年   216篇
  2011年   239篇
  2010年   203篇
  2009年   196篇
  2008年   205篇
  2007年   182篇
  2006年   174篇
  2005年   151篇
  2004年   151篇
  2003年   101篇
  2002年   153篇
  2001年   130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61.
加强政府信息公开法制、实行阳光行政和法治行政是当今的一个世界潮流,《公开条例》的颁行具有里程碑意义;政府信息公开法具有现代的法治理念和理论基础,其立法目的首先是实现和保障民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服务宗旨和便民原则是政府信息公开法的基本原则体系中的一个亮点;从年度报告看政府信息公开法制实践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公开条例》实施过程中需要认真解决好认识问题,充分发挥政府信息公开法的革命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2.
海峡两岸经济刑法中显性目的犯的立法存在许多共性与个性。两者在显性目的的内容上多有贪利色彩。一般都对经济刑法的显性目的犯设置了罚金刑等刑罚。在个性上,有时不宜简单做出好与不好(优或劣)的判断。总体上双方均有值得对方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63.
【要点提示】吊模宰客犯罪行为具有从低度行为向高度行为发展的特征。具体到个案,行为人是采用骗取、威胁还是暴力手段索取被害人钱财,往往视被害人的反应而定,因此,实践中吊模宰客行为的  相似文献   
164.
杜先涛 《工会论坛》2008,14(1):120-121
通过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理解,将思想政治教育寓于高校学生日常管理、高校软环境、专业和网络课堂、个人的人际活动之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新途径,发挥其合力作用,实现其育人目的。  相似文献   
165.
使用盗窃行为是近年来各国刑法所关注的问题,我国传统的刑法理论中对使用盗窃行为的定性和处理存在较大的争议。文章通过分析使用盗窃的内涵、定性及处理方式,提出了进行立法完善的规制方案。  相似文献   
166.
杨照东 《中国律师》2008,(10):90-92
任何一种诈骗类的犯罪.按法律规定都需要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缺少“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主观要件。就不构成诈骗类犯罪。 然而,当一个人客观上确实实施了欺诈的行为,确实因欺诈而获得了他人的财产,主观上又确实没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作为辩护人.我们能否有勇气仅以“主观要件缺失”为由为其做无罪的辩护?  相似文献   
167.
为打击日益猖獗的洗钱犯罪活动,我国在洗钱罪的刑事立法上也日趋完善。然而,仍存在很多缺陷,不利于实现打击洗钱罪的刑事立法目的。本文重点就理论界争议较大的洗钱罪主体范围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并如何在规范刑法上体现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8.
合同诈骗罪的主观要件是故意,即《刑法》第224条规定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司法实践中,能否认定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是认定合同诈骗罪的关键和难点。一个人的主观心理状态怎样,别人一般很难知道。但任何人的客观行为必然受其主观心理活动支配,其主观心理活动必然在客观行为上有所反映。因此在司法实践中往往以行为人的客观行为来推测其主观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69.
在提倡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时候,强调科学的学习观是十分必要的。只有树立科学的学习观,才能把建设学习型社会推向深入,才能真正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科学的学习观包括高尚的学习目的、正确的学习态  相似文献   
170.
<物权法>第一百六十六条和第一百六十七条规定中的疑义,从法律解释的角度应视为立法技术瑕疵,可以通过相关条文的适用予以补正.<物权法>用益物权编存在"不动产即土地"的定势思维,未来应通过司法解释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