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1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28篇
工人农民   15篇
世界政治   41篇
外交国际关系   47篇
法律   291篇
中国共产党   635篇
中国政治   1637篇
政治理论   172篇
综合类   25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313篇
  2013年   343篇
  2012年   376篇
  2011年   361篇
  2010年   281篇
  2009年   312篇
  2008年   273篇
  2007年   166篇
  2006年   143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8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民间信仰是民众的一种知识形态,它在精英统治下的中国历史社会长期受到抑制,对民间信仰的摧残造成中国社会精神资源的匮乏.在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的今天,民间信仰应该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范围,但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标准,对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信仰内容应该有所选择,民间信仰的传统性、伦理性与濒危性是应该考虑的文化标准.对于当代社会民间信仰的重建在总体上要给予积极扶持的态度,以实现建设共有精神家园的和谐社会目标.  相似文献   
232.
历代流传的法书名画是我国最为珍贵的文化遗产,它们是古代艺术家智慧的结晶,代表了我国独特的艺术传统、审美趣味和民族气质。在封建统治时代,法书名画是各朝统治者内府收藏的重要部分,同时也被民间收藏家永世珍存。清代皇家对法书名画的收藏是继北宋徽宗宣和内府后的最大一次集中。乾隆六十年,清皇室所藏书画数量已蔚为壮观,计有万余件之多,  相似文献   
233.
李想 《今日广西》2010,(7):59-59
地处印度洋和太平洋要冲的马六甲一向以交通战略重地闻名,2008年,马六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笔者日前在马六甲看到,申遗成功的标语也许足这座古老小城最富时代性的标志了。  相似文献   
234.
2001年,中国昆曲列联合国首批19项“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榜首。而《长生殿》被公认是最具经典的昆曲作品,也是最能考验剧团演出实力的剧作。  相似文献   
235.
民族体育既是非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体育旅游的重要资源。随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民族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迫在眉睫。本文在总结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提出几条建议,其目的在于更好地开发利用这一资源,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保护和传承,最后也可为文化遗产中其他项目的保护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236.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指导精神,本文阐述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在处理好几种关系中做好保护工作的措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抢救和保护处于生存困境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时代赋予我们的非常紧迫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237.
贵州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决定:批准《玉屏侗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由玉屏侗族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布施行。  相似文献   
238.
论侗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曾梦宇  胡艳丽 《前沿》2010,(11):132-134
侗民族是我国民族人口数量居第十二位的民族,同时也是人口集聚度非常高的民族。侗族以其悠久的历史、浓郁的民族特色、完好的生态环境,为我们保存了诸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如何有效发挥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功能,同时又在历史发展的动态中保护和传承侗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经济工作者、民族工作者、文化工作者所需共同关注的课题。  相似文献   
239.
2003年在巴黎公布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相似文献   
240.
谢素芳 《中国人大》2010,(18):18-19
民俗文化节、古文化街、民俗村……文化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拯救了许多行将消亡的非物质文化。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其五十六个民族发挥各自的特长和智慧,绽放出数不胜数的色彩斑斓的文化之花。这些无形之花随着时间的流转,或凋落或遗失,或用作观赏或被改造发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