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0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22篇
外交国际关系   20篇
法律   181篇
中国共产党   302篇
中国政治   832篇
政治理论   87篇
综合类   13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139篇
  2013年   200篇
  2012年   215篇
  2011年   221篇
  2010年   174篇
  2009年   181篇
  2008年   150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麻勇斌 《当代贵州》2013,(22):32-32
古村落的保护利用,得体之法,关键在"理"。必须依"理"保护、依"理"利用,古村落才能做到既保住古老的神韵又焕发全新的生机。古村落的保护利用,与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多少有些差异。在学理上,保护和利用,是有严格区别的,不能混为一谈。因此,有必要从"理"的角度,对以下四个实际问题作简要讨论和说明。  相似文献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精神瑰宝,但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它却日渐剥蚀,以至于失传。鉴于此。国际社会于2003年签署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从国际层面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法律标杆。我国目前已经批准加入了该公约,因此,根据该公约的规定,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制定一部切合中国实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已成为我们的不二选择。  相似文献   
13.
“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是司法解释为渎职罪设置的追诉标准之一,但由于其概念相对抽象,以及司法人员对其理解上的偏差,适用中出现了自由裁量较为随意、适用范围泛化、轻刑化严重等问题,影响了司法的权威和公正。应从纠正理解和认识偏差入手,理清其与非物质损失之间的关系,准确把握“恶劣社会影响”的涵义,综合判断、完善方法、谨慎适用;总结既判案件中“造成恶劣社会影响”具体表现形式,提炼升华、细化渎职罪相关司法解释;运用好案例指导制度,编撰参考案例,以保证法律的正确实施和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14.
二十四节气作为时间经验框架,是一种抽象的形式,具体的生产、生活经验构成了二十四节气文化丰富多彩的内容,内容与形式的自由结合产生了既有普遍性、又有地方性的二十四节气知识。二十节气内容与形式之间的自由结合关系,使其传播有着超空间性,传承具有超时间性。二十四节气作为一种知识,歌谣、谚语是其主要存在形态与传承方式。在当代社会,各种传统的节气歌作为文化遗产已经得到或者应该得到保护,但更为重要的是,出现了大量新编节气歌。这说明二十四节气作为时间经验框架在现代社会仍然有着实用功能,而且歌谣、谚语仍然是其主要存在形态。  相似文献   
15.
《廉政瞭望》2013,(6):48-51
“有彝族文字的这—天,就已经有月琴。”四弦月琴作为一种古老的民族乐器,从唐朝流传至今。阿鲁克古和阿铁说日两人是美姑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彝族音乐传承人。月琴、口弦、木叶等民族传统乐器他们都非常熟悉,随手摘下一片树叶也能吹奏出美妙的音乐。将民族的特色乐器传承下去,让更多人知道这些传统音乐,是他们共同的梦想。  相似文献   
16.
李燕燕 《民主》2012,(3):48-49
“石家庄丝弦”是河北省特有的古老戏曲剧种之一.它流行于太行山麓.扎根在冀中平原,是石家庄地区土生土长的地方戏。至今已有五六百年的历史。作为较古老的戏曲剧种.“石家庄丝弦”经历了几度辉煌。也曾几陷低谷.尤其是在戏曲市场低迷的当代,丝弦也与其它剧种一样,经历着时代的考验。2006年.“石家庄丝弦”被正式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各族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革命遗址。这些革命遗址,铭刻着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奋斗的光辉历程,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历史见证,是宝贵的革命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独特的文化遗存。  相似文献   
18.
《公安研究》2013,(2):91-91
周凯、张慧娟在《湖南社会科学》2012年第4期撰文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破坏、灭失等威胁,如何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当前世界各国面临的重要议题和使命。从传播学的视野出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在国际间进行的是理念的交流和传播,而在国家层面是法律与政策的宣传,在微观层面则是传统技艺的有效传递。目前,与具有先进保护经验的国家相比,我国的保护理念和措施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特别是经济发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有较大的影响,需要在法治的前提下建立有效的保护和传承机制,遏制违背保护原则的做法。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文化是国家实力的重要资源,是民族精神、民族情感、民族历史、民族个性、民族气质、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有机组成和重要表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为传承和保护先人的智慧与文明所付出的努力和行动。文章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角出发,诠释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20.
苏雅  张莉蔚 《法制与社会》2013,(24):280-281
民间文学艺术因其特有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近年来日益受到重视。我国虽然在著作权法中规定民间文学艺术的保护办法由国务院另行规定。国家版权局多年来也一直致力于《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条例》的起草和出台,然而相应的保护办法却一直未能获得通过,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尽管《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通过与实施为民间文学艺术的保护带了曙光,但其存在的问题却制约了保护作用的发挥。究竟那项法律或法律制度能够为民间文学艺术提供有效的保护,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