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94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22篇
世界政治   15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5篇
法律   2133篇
中国共产党   219篇
中国政治   664篇
政治理论   235篇
综合类   806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119篇
  2014年   273篇
  2013年   279篇
  2012年   312篇
  2011年   320篇
  2010年   338篇
  2009年   329篇
  2008年   377篇
  2007年   320篇
  2006年   225篇
  2005年   205篇
  2004年   247篇
  2003年   163篇
  2002年   134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李敏 《中国审判》2012,(5):58-6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决定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12〕4号,以下称《规定》),于2012年2月27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43次会议通过,自2012年4月10日起施行。正确理解与适用该司法解释,对于依法正确办理市、县级人民政府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决定(以下称征收补偿决定)案件,维护公共利益,保障  相似文献   
122.
朱金高 《法学》2012,(5):56-6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经济审判工作中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若干规定》第19条规定法院可对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等临时性救济的裁定决定再审,但当事人不能申请再审,检察院不能抗诉要求再审。该规定与实际司法实践相脱节,与临时性救济的法律性质、法律效力相违背,也与临时性救济本身已有的救济途径相冲突,还与新司法解释的再审规定相矛盾。临时性救济的法律性质是假扣押、假处分,只具有临时性、救急性;其没有既判力,只是中间裁判、附随裁判,故法院不能决定再审。有鉴于此,最高法院应该清理或废止相关司法解释了。  相似文献   
123.
认定信访处理行为可复议性的要件是存在一个具体行政行为,该具体行政行为影响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且该具体行政行为有可决定性。信访类型可以分为批评、建议式信访和行政救济式信访。信访处理行为是行政机关针对行政救济式信访所作出的一种处理。信访处理行为可以分为首次处理行为和第二次处理行为;第二次处理行为又可以分为重复处理行为和改变处理行为。首次处理行为、改变处理行为和撤销处理行为符合可复议性的认定要件。不履行信访处理法定职责的行为具有可复议性。当信访救济与行政复议救济发生竞合时,行政复议救济应当优先适用。  相似文献   
124.
近年来,我国审判实务上出现了许多的难点、疑点问题,缺席审判及其相应的救济制度便是其中之一.为了避免诉讼迟延或者使得诉讼在一无所获的情况下遭致终结,缺席判决是针对当事人所出现的缺席情形而不得不采取的一种裁判方式.它是在特别情况下冒着牺牲实体真实为代价而求得程序正义的一种换价模式.但是,由于审判上的情形纷繁复杂,不当的缺席判决也在所难免,因此,相关的司法救济制度就显得十分重要.在此方面,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尚存许多空白与缺陷,在修法工作已正式列入立法机关的议事日程之际,有必要对此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25.
陈焕协 《法制与社会》2011,(4):40+43-40,43
公司解散制度是各国立法上为了对股东进行救济的专门制度之一。我国旧公司法对该问题没有提及,在修订后的公司法第183条创立了该制度,填补了立法空白。这说明,我国的公司解散制度仍处于理论建设阶段,学说构建以及司法实践都刚刚起步,因此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6.
苗青秀 《法制与社会》2011,(12):129-130
民事再审是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其完善程度对整个司法体系的有序运行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这一制度建立在什么理念上,具有怎样的内容与构成,与整个诉讼审判制度的基础性原理密切相关。我国民事再审制度是在借鉴前苏联诉讼制度的基础上,受中华传统法文化影响而形成的,由于种种原因存在很多的弊端。本文从民事再审的内涵、功能入手,近而对我国民事再审的现存理念、相关主体的法律规定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设想,旨在使之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27.
随着电子商务和互联网的发展,作为互联网的标识的域名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商业内涵,域名争议也越来越多。互联网的特性导致传统的纠纷解决方式在解决域名争议中存在着较大的缺陷,UDRP域名争议解决机制则是一次较为成功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8.
姜涛 《法制与社会》2012,(25):88-89
法释【2008】13号第二十六条对分配表异议的处理方式容易使审查程序流于形式,并且为被执行人拖延履行债务提供了避风港,完善的做法是由执行机构对分配表异议进行程序审查,异议人不服审查结果的,再区分异议内容是否涉及执行依据而分别适用审判监督程序和诉讼程序处理。  相似文献   
129.
一、目前审查逮捕权设置、构建、运行情况分析既然审查逮捕权具有司法权的属性,有些学者提出将审查逮捕权交由法院行使。事实上目前法院在刑事诉讼中也经常行使决定逮捕权。在公诉案件中未经检察院批捕的犯罪嫌疑人在案件移送法院后,在开庭前、或开庭后法院便将被告人逮捕。一些基层法院在案件移送法院后责令被取保候审的被告交大量的保证金否则予与逮捕,保证金作为事后的缓刑保证金,最终予与没收。逮捕实质成为创收的工具,或者利用逮捕的巨  相似文献   
130.
环境问题日益凸显,而我国完法和其他法律并未将环境权纳入其内,更没有任何救济环境权的法律规定。鉴于此,环境权可诉性的基本理论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