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7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0篇
各国政治   11篇
工人农民   9篇
世界政治   179篇
外交国际关系   12篇
法律   165篇
中国共产党   1467篇
中国政治   1420篇
政治理论   967篇
综合类   711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106篇
  2022年   98篇
  2021年   120篇
  2020年   118篇
  2019年   122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106篇
  2016年   107篇
  2015年   163篇
  2014年   328篇
  2013年   382篇
  2012年   406篇
  2011年   457篇
  2010年   401篇
  2009年   371篇
  2008年   361篇
  2007年   301篇
  2006年   210篇
  2005年   162篇
  2004年   149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111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马克思早期共产主义思想以人类解放为价值目标,经历了从萌芽到形成的跃升过程,具有自身的内在演进逻辑。在《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以革命民主主义的视角论述了人的解放理论与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孕育了共产主义思想。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首次从人本主义哲学与政治经济学相结合的视角指出,共产主义是对私有财产积极扬弃的人本主义与实现人的解放的现实运动。在《德意志意识形态》里,马克思在系统阐述唯物主义历史观基础上,对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实现途径与基本特征进行了详细论述,阐明了共产主义是实现了人类解放的理想社会,标志着共产主义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2.
133.
纯哲学语境的理解方式使近百年来的研究者多认为《巴黎手稿》的主题思想是人道主义及异化劳动理论.由于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不同,研究者在对《巴黎手稿》的评价中形成了成熟论和不成熟论两种代表性观点,皆与《巴黎手稿》原生态思想不一致.《巴黎手稿》原生态语境是经济哲学,"经济"内容无法绕开,主题思想是质疑和批判资本主义私有财产制度.《巴黎手稿》中存在诸多理论缺陷,主要表现为六个方面的问题:费尔巴哈哲学的改造问题、人化自然辩证法问题、私有财产资本化的内在机制问题、资本主义"私有财产的起源问题"、异化劳动理论的政治经济学论证问题和政治经济学分析框架问题.理论缺陷的存在促使马克思继续在思想上进行探索,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两篇文献一样,《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和《资本论》也是弥补《巴黎手稿》理论缺陷的标志性文献.  相似文献   
134.
马克思确立以人的对象性活动为基础的身体哲学思维,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身体哲学范式。马克思身体哲学对当今音乐教育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都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马克思身体哲学中的音乐教育思想其核心体现为历史唯物主义的音乐教育"身体观"。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音乐教育"身体观"可以从主体、实践、自然、社会、思维等维度进行解读,包括音乐教育身体主体观、音乐教育实践身体观、音乐教育自然身体观、音乐教育社会身体观、音乐教育感性身体观等。  相似文献   
135.
从马克思自由观的转变来考察其自由时间思想的形成历程,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萌生时期、初步形成时期及成熟时期。在第一时期,马克思还未关注到自由时间,但他的自由观为后两个时期奠定了坚实基础;在第二时期,自由时间开始进入马克思的视野,自由时间思想初步形成;在第三时期,他系统地阐述了自由观,自由时间思想也逐渐成熟与完善。  相似文献   
136.
交往主体思想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议题.但是学者们大多只是将"交往形式""交往过程"等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反而忽视了对与"交往"来说最基本的概念——交往主体的研究.因此,对交往主体进行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且意义重大.只有对马克思交往主体思想进行深入研究,才能全面把握交往理论的深层内涵,科学阐述其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意义,深刻领悟其在全球化社会中的实践价值.本文着重对马克思交往主体思想的发展历程、丰富内涵、理论特质及其当代价值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7.
马克思早期构建了两条批判路线:一是以"绝对自由""哲学"和"人"等等为动力与主体的精神运动路线,即通常所谓的异化论批判;二是以"人民"和"无产阶级"为动力与主体的物质运动路线.异化论路线的完整表述应该是"本质"的"异化—复归",其形成起点是马克思博士论文中以"绝对自由"为"征服世界"的"心脏"的"哲学".在《神圣家族》之前,"异化—复归"路线一直并行于和嵌套着唯物主义批判路线,到《巴黎手稿》时被全面运用,并与唯物主义路线纠结为历史运动及其主体的四层嵌套关系,造成了尖锐的逻辑冲突.由于马克思从批判初期就逐步引入了历史运动的物质主体和动力,从而突破了种种虚假精神动力的束缚,并最终在《神圣家族》中初步确立了唯物史观,"异化—复归"路线则因其内在缺陷而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38.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是多个学科公认的经典名著。但国内外学者对其的解读却往往囿于各自的学科意识,忽视了其作为一篇时事政治评论的创作初衷。基于政治事件史的视角,以马克思《资本论》中成熟的思想作为分析的出发点,能发现马克思在对阶级斗争和国家原理的分析过程中还揭示出了资本主义代议制民主政治制度的本质性缺陷,即"代表"的分裂问题;制度本身无法避免成为保守势力倒转历史车轮的工具;自由主义与民主主义无休止的斗争。这些缺陷使得资本主义国家在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影响下一直无法摆脱政治困境的周期性反复。当代随着经济危机的反复爆发与萧条的普遍蔓延,各种"煽动者"又开始普遍在资本主义国家政坛上崭露头角,并导致了一系列"黑天鹅"事件的发生。此时重温《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更应别有一番意趣。  相似文献   
139.
马克思辩证法应当作为中国道路体制架构的理论基础。传统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对马克思辩证法的深层本质(即本质特征)理解为对立统一性,教科书改革后理解为批判性,这些理解与追求以社会和谐为构筑目标的中国道路不尽相同。差异现实性是从社会建设的视角理解的马克思辩证法的本质特征,应该能够成为当前中国道路建设的辩证法解释原则。  相似文献   
140.
马克思明确提出了人类社会发展"三形态"视阈下的义利观:人的依赖关系阶段下的重义轻利,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的重利轻义,自由个性阶段的义利统一。义利统一是马克思义利思想的主要特征。正确的义利观和马克思义利观之间是一种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正确的义利观全面继承了马克思义利观的研究成果,同时又结合新的实践对之作出了创造性的发展,是马克思义利观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