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929篇 |
免费 | 13篇 |
国内免费 | 50篇 |
专业分类
各国政治 | 13篇 |
工人农民 | 9篇 |
世界政治 | 192篇 |
外交国际关系 | 12篇 |
法律 | 167篇 |
中国共产党 | 1479篇 |
中国政治 | 1435篇 |
政治理论 | 971篇 |
综合类 | 71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8篇 |
2023年 | 108篇 |
2022年 | 106篇 |
2021年 | 129篇 |
2020年 | 131篇 |
2019年 | 139篇 |
2018年 | 62篇 |
2017年 | 107篇 |
2016年 | 107篇 |
2015年 | 163篇 |
2014年 | 328篇 |
2013年 | 382篇 |
2012年 | 406篇 |
2011年 | 457篇 |
2010年 | 403篇 |
2009年 | 370篇 |
2008年 | 361篇 |
2007年 | 301篇 |
2006年 | 210篇 |
2005年 | 162篇 |
2004年 | 149篇 |
2003年 | 116篇 |
2002年 | 111篇 |
2001年 | 91篇 |
2000年 | 58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9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73.
“走进马克思”与“走近马克思”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解释学观念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人们有着不同的解释学观念,“走进马克思”和“走近马克思”这两个口号,就反映了当前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两种不同的解释学观念,即“客观主义”和相对主义或主观主义的解释学观念。要使马克思主义研究健康发展,必须坚持客观性立场,反对主观主义的立场。在坚持客观性立场时,又必须反对绝对主义的立场,贯彻理解问题上的辩证法。从辩证的客观性立场来看,走进马克思和走近马克思的对立就消失了,走进马克思也就是走近马克思。 相似文献
74.
自由是人类固有的权利.实现自由从来都是人类的理想.正因为自由是一种普遍精神,内在地具有自主性、客观性、能动性、选择性、历史性,以及自发地从事认识、实践和发明创造的性质,具有社会道德和多元价值的含义,因此马克思终生酷爱自由,憎恨剥夺人民群众自由权利的行为,把全部身心都奉献给无产阶级解放事业,以使人类获得真正自由的本性. 相似文献
75.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律师劳动是生产劳动还是非生产劳动?根据前面所阐述的马克思从生产目的出发来研究和划分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方法,对于社会主义制度下律师劳动也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76.
马克思提出的“两个决不会”思想是对“两个必然”思想的补充与发展,时至今日,这一思想仍然没有过时.我们要破除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教条式”的理解,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本人的世界历史观也是不断发展完善的,晚年曾设想俄国“跨越卡夫丁大峡谷”;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资本主义对于扩张生产力达到了一定的限度,而社会主义制度能够更大限度的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历史发展是规律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俄国和中国革命正是抓住了特殊的历史机遇,使本国迈进了社会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77.
78.
在马克思消费理论中,马克思不仅对消费内容进行分类,还分析了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适度消费观等理论。从目前国内的情况来看,扩大消费已经刻不容缓。因此如果能以马克思消费理论为指导来探寻扩大我国消费需求的对策措施,对当前扩大消费需求、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9.
马克思货币理论本质上是内生性货币供给理论,其核心思想是:货币流通量内生于商品交易需求,货币需求决定货币供给。遵循这一马克思货币理论的基本思想,分析中美两国间M2/GDP数值的显著差异性,不能仅仅停留在货币层面,而是要深入到产业结构层面,以美国经济的"去工业化"和"虚拟化"这两大基本特征为切入点,以此阐释在中美经济循环中形成的始于产业、显于货币的危机链条。相应地,必须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加优质金融资产供给,积极稳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以此消除由分工陷阱和低端产业结构锁定给我国经济带来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80.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异化劳动理论中,对自己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一书中提出的社会概念从经济关系的角度进行了充实和具体化,这表现在马克思并未从纯粹物质的角度看待劳动产品,而是从社会关系的角度来理解劳动产品的社会意义。马克思的这一思想在异化劳动的第三个规定中首次得到了明确,在第四个规定中进一步作了具体的说明。结束了对异化劳动的讨论之后,马克思又给自己规定了从社会角度讨论私有财产的性质的任务,表明了马克思从社会关系的角度理解私有财产的性质这一思想的彻底自觉,从而为后来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