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6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09篇
工人农民   71篇
世界政治   174篇
外交国际关系   128篇
法律   459篇
中国共产党   701篇
中国政治   1047篇
政治理论   217篇
综合类   27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234篇
  2013年   244篇
  2012年   298篇
  2011年   319篇
  2010年   349篇
  2009年   301篇
  2008年   294篇
  2007年   176篇
  2006年   143篇
  2005年   116篇
  2004年   123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11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孟庆军 《廉政瞭望》2017,(21):67-67
“听村民提过你母亲患有糖尿病?”谈话进行了将近一小时,陶某第一次抬起头,疑惑地望着我。  相似文献   
102.
左联解散真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封由史沫特莱转交的特殊信件/鲁迅将信辗转交给周扬/萧三的意见实际上是王明强加的/“文委”扩大会议认为解散左联一定要取得鲁迅同意史沫特莱是《密勒氏评论报》的记者,在上海是一个颇为活跃又有些神秘的人物。1935年11月,史沫特莱意外地收到一封来自莫斯科的信件。它是由秘  相似文献   
103.
文楚 《党史纵览》2006,(7):26-31
20世纪80年代初,笔者在浙江人民出版社<东方>文学季刊编辑部工作时,有位嗓音非常甜美的女同事.听说她是从中学退休后受聘而来客串的.她气质文雅,谈吐极富感染力,常常吸引着一些儿童文学作者、小读者在身边,听她聊文学,聊生活.她名叫朱为先.  相似文献   
104.
瘟疫影响了印度人民的生活,也在作家的创作中留下了印记.20世纪初的印度小说史上,萨拉特·钱德拉·查特吉是描写疾病与底层生活关系最多的作家.萨拉特在描摹贫民生活时经常会写到疾病.在他的作品中,疾病既是主题的构成要素,也是情节结构的发展动力.他描写了疾病与底层民众如影随形,本来属于生活非常态的疾病却成为常见的现象,凸显了疾病的日常化特征及疾病蕴含的等级内涵;疾病在他的作品中不仅仅是个体的身体和心理的经验,也是社会的痼疾,萨拉特描写了疾病对个体的影响及其在社会关系构建中所起的作用,把个体的病痛与社会批判有机结合起来,更客观而真实地剖开了印度传统社会的痼疾;萨拉特小说中的疾病书写在展示社会痼疾、突出底层痛苦的同时,否定了传统宗教救世的可能性,也描写了现代科学与印度民众之间巨大的鸿沟.小说中的主人公往往表现为"反英雄"的特点,他们脆弱不堪、犹疑不决、缺乏勇气、逃避生活,无力承担改变社会的使命.作家塑造的处于病状的主人公,反映了殖民主义时期失去主体地位的印度形象,从而批判了英国殖民统治对印度的剥夺和戕害.特定的被殖民的历史语境决定了印度疾病的无法治愈,主人公只能在病痛中等待新生的曙光.  相似文献   
105.
吴岳添 《法国研究》2006,29(1):16-23
反对法西斯主义的斗争,是20世纪上半叶最重大的历史事件,这一时期特殊的社会环境,有力地促进了现实主义文学、特别是反战小说的发展和繁荣。法国反战小说的重要特色,是许多作家亲自参战或者从事抵抗活动,在前线的炮火或者地下斗争的洗礼中写出了他们的作品。所以反战小说的创作  相似文献   
106.
罗勋章 《湖北社会科学》2006,11(11):132-134
沈从文在小说文体上的突出贡献是在其描写故乡湘西的作品中,创造了一套独特的叙事方式,即注重细节的真实生动,通过大量风俗场景的描写,使小说中一般意义上的环境描写(即人物活动的背景)成为可以与人物活动等量齐现的叙述手段,进而通过情节叙事的突转,完成了人物的背景化,创造了深具中国文化意味的小说叙述方法,在20世纪西方小说形式在中国大量的复制与繁衍中,卓然特立,独领风骚。  相似文献   
107.
张英 《新民周刊》2022,(21):74-85
3月4日,根据刘震云同名小说改编的话剧《我不是潘金莲》在广州大剧院成功首演。按照原计划,该剧之后要在全国巡演,但因为疫情,演出延期了。话剧《我不是潘金莲》是出品方鼓楼西戏剧继《一句顶一万句》之后与刘震云的第二次合作。此前,刘震云在北京大兴看完彩排之后,很认可导演丁一滕“荒诞现实主义”的定位,还肯定编剧卓别灵的剧本:“气象非凡,才气逼人!剧本的广度、深度、向度都充满了极大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108.
张俊福 《理论月刊》2022,(8):154-160
本土化是当前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的关键词和核心理念。但是如何本土化却是一个关切到小说理论建构及阐释话语体系内转的复杂过程。本土化的核心在于对民族精神的体认和对民族文化传统的回归,民俗性视角的审视有助于厘清中国古代小说的本土生成语境及其自身文体发展演变的特殊形态,以追本溯源的形式来确证中国古代小说的本土文化基因,从而为其回归传统文化语境、传统精神内核、传统民族特质的本土化研究思路提供一种管窥之见。  相似文献   
109.
在长达10年的“文化大革命”中,江青可以说是坏事做绝。她常常把水搅浑,将事搞乱,而且经常嫁祸于人,迁怒于人。好些人在她导演的闹剧中受苦受难,甚至付出生命。笔者在这里撰写的鲁迅书信手稿“遗失”一案,便是她导演的众多闹剧中的一出。  相似文献   
110.
通过对近百年来《红楼梦》研究的归纳,回顾了《红楼梦》研究中几个重要的基本问题。特别是从版本特点、续书之争、文本优劣,提出了在新时代如何从索隐、考证研究进一步向《红楼梦》文学地位研究转变的学术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