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1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10篇
工人农民   72篇
世界政治   174篇
外交国际关系   128篇
法律   461篇
中国共产党   702篇
中国政治   1047篇
政治理论   217篇
综合类   27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234篇
  2013年   244篇
  2012年   298篇
  2011年   319篇
  2010年   349篇
  2009年   301篇
  2008年   294篇
  2007年   176篇
  2006年   143篇
  2005年   116篇
  2004年   123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11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61.
龙永干 《求索》2012,(9):167-169
鲁迅广州时期遭遇的革命文学与1928年所遭遇的革命文学截然不同,其主流不过是政治新贵的宣传品。他对革命文学的否定不仅是对革命文学虚伪卑劣的揭露,更是对广州革命蜕变的批判和对文学本质价值的维护。同时,广州经历让其本就摇摇欲坠的进化论思想轰毁,也让其独特的革命文学观得以生成。  相似文献   
762.
何亮 《求索》2012,(3):172-174
铭文是唐小说文备众体之重要一体。因铭文使用场合的特殊性,一般在与神仙、鬼怪、精灵等主题相关的小说中出现。铭文融入唐小说,不仅承担着介绍墓主身世经历、抒发对墓主的哀悼和评赞、预示故事的走向和结局等叙事功能,而且还充当了小说文体的基本骨架,与融入其中的史传、诗歌、论说文等相互组合,建构了唐小说独特的文体形态。  相似文献   
763.
胡芊 《求索》2012,(6):51-53
七月派小说是中国现代小说的一个重要流派,形成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路翎、丘东平、彭柏山、冀汸等为其优秀代表。胡风是七月派小说写作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七月派作家以浓郁的忧患意识,描绘了由时代的压迫、社会的苦难和灵魂的创伤交织着的人生图景,主张注重主观感情的渗入和人的精神世界的描写,其作品注重表现人物强悍得近乎疯狂的原始生命力,充分体现了胡风揭示精神奴役的创伤、发扬主观战斗精神的文艺理论。然胡风文艺思想深受俄国文艺思想和日本文艺思想的影响。所以,七月派小说写作充分体现出了域外文艺思想影响的痕迹。理解这一点是把握胡风文艺思想及七月派小说写作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764.
蔡爱国 《求索》2012,(1):219-221
网络文学步入一个繁华的时代,但网络文学作者的主体性正面临被消解的危险。资本的介入,改变了网络文学的生态;类型化的写作,谕示着网络文学写作创新力的衰微;文学写作标准的降低,则是网络文学作者写作空间被挤压的重要证明。网络文学所代表的文学大众化,或许并不值得我们欢呼。  相似文献   
765.
张璐燕 《求索》2012,(4):156-158
反英雄的创作范式,解构了少数民族自古有之的英雄情结,同时为少数民族文学人物与时俱进的发展开拓了新的途径。反英雄在态度上表现的是少数民族文学对真实生活的追求,而其丰富的类型诉说的则是民族价值、民族精神外在的表现。从积极向上的平凡一族到被驯化了的小人物,从麻木、迷茫的一代到空虚荒诞的一代,他们虽有不同的表现,但都同属一类。新疆当代反英雄经典人物的创作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它从真实的描述到深刻的反映,从隐匿性的内涵到显性的表征,从读者的接受到读者的共鸣,它为新疆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增添了有益的成分。  相似文献   
766.
真话的重量     
鲁迅先生在《立论》中讲过这么一个故事:有户人家生了一个男孩,满月的时候抱出来给客人看。说这孩子将来要发财的客人得到了一番感谢;说这孩子将来要做官的客人收回了几句恭维;而说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那个客人,却得到了一顿大家合力的痛打。为此,鲁迅先生感叹道:“说要死的必然,说富贵的许谎。但说谎的得好报,说必然的遭打。”“说必然(讲真话)的遭打”,在中国历朝历代来,其实不乏典型实例:  相似文献   
767.
已故作家涅玛特·凯勒穆别托夫是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功勋学者、语言学博士、教授、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人文科学院院士。涅玛特35岁时因脊椎管肿瘤高位截瘫。他根据亲身经历创作了《永不言弃》,在70高龄时完成了这部作品,以致谢在他卧病在床的岁月中不离不弃的家人。这部纪实作品从作者手术前的不眠之夜说起,描述了自己对死亡的恐惧,对生活的绝望,怎样面对死亡,面对身体瘫痪后遇到的各种困难和处境。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为本书作序。她在序言中写道,我想这本书不仅是写给哈萨克斯坦读者的,也是写给这个世界的。尽管我们生活在不同的国家,生活各不相同,但是,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都是相同的——这就是永不言弃!2012年5月10日,张海迪出席了《永不言弃》中文版的新书发布会。张海迪和涅玛特,两个国度,两位残疾人,两位作家,两个同样无所畏惧的灵魂,穿越时间与空间,激情对话。  相似文献   
768.
土耳其小说家、诺贝尔奖得主帕慕克的小说《白色城堡》以一个巧妙的身份对调的故事隐喻了两种文明,在这部后现代主义的历史编纂元小说中,作家充分运用叙述化的方式通过“细小的故事”重建了“历史”,并在探索过去的同时着眼于未来.  相似文献   
769.
一篇《洛神赋》,自问世之日起,便受到广泛关注,它对中国文学各种文体的影响都极为深远.单就小说而论,其所设立的美女标准,塑造人物采用的先总后分原则、仰观俯察周流回环的关照方式,创立的“遇艳”类题材结构模式等都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  相似文献   
770.
郭沫若对自己在诗词方面的才情是颇为自负的。人所共知,在创造社阶段,郭沫若与鲁迅因文字讥诮而屡有冲突。后来,郭沫若与鲁迅冰释前嫌,即将友好联手、并肩作战之际,鲁迅去世了。而郭沫若对于鲁迅的诗文,由衷钦佩。尤其是对鲁迅在《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中引的七律:“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郭沫若更誉之为“大有唐人风韵,哀切动人,可称绝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