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5篇
  免费   9篇
各国政治   7篇
工人农民   27篇
世界政治   18篇
外交国际关系   19篇
法律   135篇
中国共产党   36篇
中国政治   103篇
政治理论   33篇
综合类   20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491.
论司法心理生理测试技术的价值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兴乐 《政法学刊》2008,25(2):33-36
测谎作为一项新的刑事技术,在案件侦查中具有度量心理压力状态、提取犯罪心理痕迹、实施良性心理影响的独特功能。同时由于测谎结论的概率性、对谎言判断的间接性和适用范围的条件性等特点是测谎技术的局限性所在。根据我国目前现状,把测谎技术作为侦查工作的辅助性技术手段和审查判断证据的重要方法是恰当的价值定位,不排除在将来条件具备时成为直接提供诉讼证据的司法鉴定技术。  相似文献   
492.
"王老吉"在新的环境下重塑品牌形象,确立了竞争优势,诠释了企业在营销中进行独特的市场定位的重要性。因此,一个成功的企业不仅要推出适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还应考虑通过何种途径进行独特的、体现与竞争者产品有不同特色的市场定位。  相似文献   
493.
许进品 《桂海论丛》2002,18(3):31-33
社会主义是现代生产力发展方式与人民根本利益价值目标的有机整体 ,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总体认识 ,也是科学理解和正确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94.
中国司法改革主体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小川 《时代法学》2006,4(5):15-24
司法改革离不开具体主体的运作。我国司法改革已进行多年,但对于改革的主体至今没有明确规定。实践中,党的机构及司法机关既是司法改革的主持者,又是司法改革的实际操作者的做法,在逻辑上不尽合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司法改革的进程。因此,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司法改革的领导者、主持者、参与者、实施者进行探讨,对确保司法改革的顺利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95.
以新公共管理理论为指导推进警务改革,关键是实现从主体中心主义到客体中心主义、从权力中心主义到服务中心主义、从效率中心主义到成本中心主义、从个体利益中心主义到公共利益中心主义的理念转变,致力于市场型警务、社区型警务、绩效型警务、服务型警务和分权型警务的建设。  相似文献   
496.
栾珊 《行政与法》2007,(9):16-18
后农业税时代给农村基层政府的定位是"服务型政府"。乡镇政府要尽快走出现阶段面临的一系列困境,必须理顺纵横关系,构建科学合理的分权体制;细分公共产品,构建互动合作的供给机制;激活民间力量,实现乡村治理的模式转换,才能最终实现从"自利性"向公益性的转型。  相似文献   
497.
一定历史的传统、民族文化通常会对一个国家的法律制度产生深刻的影响,左右其价值选择。资本主义社会的以人为本、个人权利至上的法律文化观念推动了以体现程序正义和人权保障为价值取向的沉默权制度的确立。而近年来,英美国家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沉默权加以重大限制,则是立法者对其价值取向加以调整的结果。在受传统法律文化影响根深蒂固的中国,沉默权制度被列入立法议程尚需假以时日。  相似文献   
498.
建立城乡统筹发展的政府运作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统筹城乡发展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加强政府对城乡关系的宏观调控至关重要,不可或缺。政府必须把加快城镇化建设、实现城乡劳动者充分就业、培育城乡统一市场、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作为调控现阶段城乡关系的方向和重点。注意充分发挥规划、政策、法律等机制在调控城乡关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99.
循环经济法的建构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灿发  李丹 《现代法学》2007,29(4):106-112
循环经济法是一部环境友好型经济法,是具有可操作性的专项法,与现行其他法律互为补充。循环经济法的调整范围主要包括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资源的再使用、废物再生利用与处置、绿色消费等五个方面的内容。法律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3R原则);政府引导、市场调节、企业实施相结合原则;扶持与强制相结合原则;公众参与原则和鼓励技术创新原则。我国循环经济法的框架建议按照循环经济实施的过程予以设计,在各个环节中贯彻3R原则的要求。循环经济法可以确立规划制度,鼓励、限制、禁止名录制度,循环经济标准与指标体系制度,生产者延伸责任制度,经济扶持制度等五项基本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500.
规律性和目的性是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尺度。以人为本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性要求,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的性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