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篇
  免费   5篇
各国政治   21篇
工人农民   5篇
世界政治   8篇
外交国际关系   17篇
法律   88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8篇
政治理论   34篇
综合类   8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农地家庭承包带来的分散经营的弊端,可通过在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上为新型经营主体设立土地经营权而得到克服。新《农村土地承包法》创设的土地经营权,摆脱了集体成员身份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束缚,有助于更大程度释放农地的财产价值。“以其他方式承包取得的权利”应为物权性质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而非土地经营权。承包地因物权性利用和债权性利用之不同,各自法律效果存在明显差异。在三权分置的结构下,土地经营权的性质应属于债权。明确土地经营权性质,不仅有利于促进土地有效利用,还能够解决农地权利群的逻辑冲突。  相似文献   
222.
创新与超越:新地缘政治与国家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地理关系谋划国家安全是地缘政治的本来使命.以扩张、对抗和谋霸为核心的传统地缘政治存在逻辑缺陷,不能合理解释当代国际政治现实,也无法有效应对国家安全面临的新挑战.为此,需要创新并超越传统地缘政治思维,以新地缘政治观来重新审视和谋划国家安全.中国在此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新安全观与和谐世界理论的提出与实践,表明新地缘政治具有相当的发展空间和现实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23.
我国农地管理的主体行为与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现行的农地管理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其核心原因在于宏观政策缺乏微观执行基础.基于此,分析了农地管理主体(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村集体)的行为,并探讨了农地管理中不同主体之间的利益博弈、不同管理主体的行为变化对各主体利益的影响以及由此引发的农民的利益变化.利用博弈论分析方法建立了三个主体的博弈分析模型.首先从子博弈分析出发,分析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农地管理中的博弈过程,其次分析地方政府与农民集体利益的代表——村集体的博弈分析,最后建立三个主体的主博弈模型.研究发现:在农地管理过程中,地方政府间联合与中央政府博弈的可能性不大,因而通过自上而下的政府规制,白下而上做实农地管理的微观主体——包括明确农民的使用权益、提高农民的市场地位,有利于消除农地管理中的寻租行为,提高农地管理的效率.  相似文献   
224.
对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行为如何定性在刑法学界存在着较多的争论。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行为的定性应当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刑法中并没有对此予以硬性规定的必要。  相似文献   
225.
新世纪的人力资源管理:挑战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社会迈入新世纪,组织外部环境体系中的新因素进一步突显,组织内部的各项发展模式和活动方式也正进行着深入持久地变革,各种新的管理概念和管理理论不断出现.在这种形势下,企业组织和公共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显示出一系列发展趋势,适应未来市场需要的高层次人力资源必将具备新的素质能力和外现特征.我国社会经济的多年快速发展以及即将加入WTO,这对我国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探索和借鉴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的新发展,将促使我国人才的培养、使用和管理跟上世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26.
伴随着都市化进程的加速,为了满足日益加重的公共建设任务,美国法中的开发者负担制度,作为将公共建设任务转移至私人开发主体的规制政策模式于20世纪中后期在地方各州层面开始大量出现。各州法院针对开发者负担制度形成了三种不同的形式化审查标准,亦即"合理关系"标准、"特定且唯一原因"标准以及"理性关联"标准,这些司法审查标准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形成了司法审查的地方主义特色。联邦最高法院提出的"根本关联"与"大致合比例"的司法审查标准,非但没有就此统一地方层面殊异的审查标准,反而使得开发者负担制度的合法性审查更加复杂化。20世纪90年代各州大规模的影响费立法,吸收了各州法院司法审查的特殊标准,体现了司法过程对规制政策的影响;同时,影响费立法中咨询委员会等程序装置,也鲜明反映了现代规制国家的制度特征。  相似文献   
227.
吕炳斌 《法学家》2020,(2):73-87,193
明确"商标性使用"的是与非,既是解决新型商标纠纷的实践需求,也牵涉商标法原理的基本构造。基于法定主义的立场,商标侵权构成中的"使用"应当是"商标性使用",即来源识别意义上的商标使用。"商标性使用"是商标侵权构成中与混淆可能性并列的一个独立要件。从理论上而言,"商标性使用"对应于商标财产化的程度,即对来源指示功能所产生的财产利益的保护。商标性使用的判断标准应采用"行为人主体标准",行为人使用行为的定性需要进行主客观的综合考察。行为人的主观意图并非不可知悉,在法律构造上需要进行的是主观判断的客观化努力。行为人主体标准在涉外定牌加工、关键词广告等边界案件中具有很强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28.
Abstract

Nowhere is the chasm between the races more apparent than in the physical division of metropolitan areas between inner‐city poverty and suburban affluence. Thus far, public policy efforts to introduce metropolitan perspectives into local land use regulations have been unsuccessful. The series of New Jersey Mount Laurel decisions lays out a possible path for introducing comprehensive regional planning by deploying the constitutional power of state courts. Relying on the allied professions of economics and city planning, the New Jersey Supreme Court eliminated the legal barriers to affordable housing in the suburbs.

Questions have been raised over courts’ ability to reform local government powers, but many traditional objections to the effectiveness of judicial reform seem to have been overcome in the New Jersey litigations and legislations. State courts can play an indispensable role in solving regional land use problems if they secure the support of community leadership groups.  相似文献   
229.
我国在土地征收中采用的补偿标准为统一年产值和区片综合地价的混合标准,该标准将农地转用过程中产生的级差收益收归政府及开发商,严重损害被征收人利益。因此,有必要改革现有补偿标准,将市场价格作为补偿的一般标准,并采用售价比较方式来确定被征收土地的市场价格。在这一标准下,被征收人可获取土地增值通过市场机制转化而成的货币表现,政府则通过征收土地增值税获得其应得的土地增值利益,从而实现私益与公益的平衡。  相似文献   
230.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net use and the individual-level production of social capital. To do so, the authors adopt a motivational perspective to distinguish among types of Internet use when examining the factors predicting civic engagement, interpersonal trust, and life contentment. The predictive power of new media use is then analyzed relative to key demographic, contextual, and traditional media use variables using the 1999 DDB Life Style Study. Although the size of associations is generally small, the data suggest that informational uses of the Internet are positively related to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the production of social capital, whereas social-recreational uses are negatively related to these civic indicators. Analyses within subsamples defined by generational age breaks further suggest that social capital production is related to Internet use among Generation X, while it is tied to television use among Baby Boomers and newspaper use among members of the Civic Generation. The possibility of life cycle and cohort effects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