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8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15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6篇
政治理论   13篇
综合类   1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41.
隐喻是语言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汉语和英语中都有不少的时间隐喻,其隐喻概念既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本文从时间的“本体隐喻”、“结构性隐喻”和“方向性隐喻”等方面对汉英时间隐喻概念加以比较,分析了异同形成的原因,揭示了汉英时间隐喻概念所蕴含的文化意义,有助于我们认识自身文化,学习西方文化。  相似文献   
42.
英汉语言表达中“想像性运动”的认知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观上是静止的现象,在语言中被表述为运动的,这种现象Talmy称之为"想像性运动"。"想像性运动"在英汉语中大量存在而不容忽视。英汉语中大量存在的"想像性运动"的表述类型,从认知的角度分析"想像性运动"本质,可以发现它与人类重要认知模式——隐喻和转喻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43.
This article explores how the science-fictional figure of the metamorph can serve as a feminist figuration, a tool for rethinking structures for determining sameness and difference. The article offers close readings of selected metamorphs in contemporary science fiction and connects these imaginaries/imageries to recent feminist debates about representation, materiality, and agency. I suggest that contemporary metamorphs in visual science fiction open up space for a consideration of changeability and flexibility rather than fixity when issues of identity and ontology—of being in the world—are at stake. In light of the current political situation, where mass migration to Europe is foregrounding the fundamental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Self and Other, this article invites a discussion of the ethics at stake in the potentially transformative encounter between “us” and “them”, and the political potential of rethinking representation and signification through the figure of the metamorph.  相似文献   
44.
“那”文化中的神话,依照其生长于其上生产方式所赋予意义,它能够表现出壮族等民族的空间展演与时间隐喻的交汇特质,形成了科技理解与生态选择相统一的大地伦理模式,为后现代社会解决生态危机提供了较为现实而又不乏形上指向的文化参考语境。  相似文献   
45.
东北方言是东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北方言的历史成因是由当地各民族语言文化相互融合而产生的。同时东北方言深受俄、日、韩等周边国家语言和文化的影响,其中日本语言文化对东北方言的影响最大。东北方言的形成也有其认知动因,隐含型东北方言和半隐含型东北方言是通过人类的隐喻和转喻思维得以体现。字面型东北方言也并非其构成因子字面意义的简单相加,其中蕴涵了人类的认知加工。东北方言多义性符合家族相似理论。  相似文献   
46.
Solomon is or is not the author of Song of Songs may not matter for the poem’s aesthetic value. But it does matter for its permission into the canon. Among various aesthetic implications of Song of Songs, beauty remains a constant theme covering all sensual as well as spiritual pleasures which are no longer linked with dangerous illusion in the biblical context, or no longer need to plea to a divine light. Thus the motif of body manifested in the poem becomes the represent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elf and the world, the focus of metaphors, and the combination of different terms. As a unique love poem in the Old Testament without any words mentioning the God, the evolution of Song of Songs, i.e., how the fragment lyrics concentrated into the integrated poem, is also a glorious route full of aesthetic significance.  相似文献   
47.
内圣外王既力图通过内在德性的修炼,展现自己的道德影响力和人格力,又将内在德性扩展为外在的社会伦理道德,为仁由己,为政以德,修己以安人,影响、教导以及引导追随者和社会大众,力图实现润物细无声的德性领导。内圣外王的德性领导是一种建设性的努力,人人皆可为尧舜,人人皆能成为圣人王,更是一种精神隐喻,旨在最终实现一种不知有之的自我领导。  相似文献   
48.
论洛夫诗歌的艺术型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洛夫诗歌的艺术型构,是在东方智慧的根基上,广纳西方现代意识,铸成以现实、超现实与禅思相结合的书写"主轴",在广度与深度上,探析现代主义有关存在、生死、命运、虚无、永恒、瞬间等母题。他经营的意象思维,带动投射、转化、隐喻、畸联等多项"链条",连接起现代诗把握自我与把握世界的途径。在那里,我们领略到了四通八达的诗性智慧和魔幻般的诗意盛宴。  相似文献   
49.
本文对戴维森关于隐喻的含义和理解的思想进行了探讨。戴维森否认有所谓的隐喻意义这种东西。他认为,隐喻是人们富有想象地使用语词和语句的产物;隐喻与普通言说的区别在于使用而非意义;理解一个隐喻就是在做出一个隐喻,对隐喻的解释如同对梦的解析一样,它既是对梦者一方的反映,也在同样程度上是对解释者一方的反映。  相似文献   
50.
比喻和象征是使用频率很高的两种辞格,但人们常常难予明辨.本文从含义、结构、作用、语境等不同的视角,对二者的区别特征进行比照,以期求得对容易混淆的两种辞格的确切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