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6篇
  免费   5篇
各国政治   68篇
工人农民   6篇
世界政治   110篇
外交国际关系   503篇
法律   176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41篇
政治理论   113篇
综合类   14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346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1.
“生存至上”的原则是以色列独立后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的基本原则。以色列国家安全战略的基本指导思想和理论架构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现实主义权力政治思想同中东国际政治斗争历史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半个世纪的阿以冲突和冷战对峙为这一战略提供了得以实施、检验、修正、完善的历史实践舞台,赋予了以色列国家安全战略强烈的军事冲突特点和冷战斗争色彩。其中的均势外交和武力威慑两大战略构成了冷战时代以色列国家安全战略的两根支柱,对于以色列国家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历来被以色列政治家和军事家所倚重。  相似文献   
812.
西欧中世纪法制发展特点论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欧中世纪法制由日耳曼法、罗马法与教会法构成。日耳曼法在西欧中世纪早期占据统治地位,带有原始民主性;罗马法是古代调整简单商品经济关系的完善法,在中世纪得以复兴;教会法是天主教会制定和颁布的法规总称,对中世纪西欧社会影响巨大。三支性质不同的法律体系适应统治需要相互渗透与融合,成为西欧中世纪法发展的独具特点,也形成世俗法与宗教法独立并存的法律二元化格局  相似文献   
813.
我国反恐怖主义立法完善研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赵秉志  杜邈 《法律科学》2006,24(3):141-146
恐怖主义本质上是一种思想、理念,但是恐怖主义外化为行为而成为法律调控的对象,法律可以通过预防、处置、制裁和恢复等环节对恐怖主义行为进行有效规制。我国的反恐怖主义立法是由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所共同建构的,在刑法等法律中还存在专门的反恐怖主义内容。但是,我国反恐怖主义立法尚存在内容上的缺憾,宪法中应确立反对恐怖主义之明确依据。同时进行专门的反恐怖主义立法,并形成“以宪法为依据,以反恐怖法为主导,诸法配合”的反恐怖主义立法新格局。  相似文献   
814.
关于反对国际恐怖主义的若干国际法问题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反对恐怖主义的实践包含了很多值得研究的国际法问题 ,特别是以下问题 :恐怖主义的定义 ;反恐对传统国际性框架的影响 ;联合国在反恐中的法律地位 ,这些问题似乎显得格外突出 ,急需我们去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815.
周庆 《政法学刊》2013,30(3):10-18
“9·11”以来,国际恐怖活动与反恐斗争的较量已经持续了十余年,但以全球化为背景的恐怖主义威胁不仅没有消失,反而持续存在且更加突出.“三股势力”和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个体暴力恐怖威胁将成为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影响我国安全与稳定的主要因素.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和城市反恐试点单位的成功做法,提出如下对策建议:一是建立党政领导,部门参与的反恐防范工作格局;二是加强防范恐怖犯罪公众教育,增强公众的防范意识;三是建立统一高效的情报信息工作机制;四是明确责任,建章立制,夯实基础;五是制定应对预案,通过演练予以巩固完善;六是强化检查考核,促进防范责任和措施落实.  相似文献   
816.
This article considers the transition in 2012 from control orders to more ECHR‐compliant ‘terrorism prevention and investigation measures’ under the Terrorism Prevention and Investigation Measures Act 2011. It argues that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ecurity and liberty over the post 9/11 years has the appearance of a dialogue between courts and the executive that has resulted in a diminution in the repressive character of non‐trial based preventive measures. But such an impression, it will be contended, is obscuring the recalibration of ECHR rights that has occurred, easing the path to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enhanced version of TPIMs, under the Enhanced Terrorism Prevention and Investigation Measures Bill. The proposed ETPIMs exhibit many of the objectionable features of control orders and are currently ready to introduce if the threat level rises.  相似文献   
817.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gauge the efficacy of protection orders for victims of domestic violence.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is analysis is Johnson's (1995) theory that there exist two distinct forms of domestic violence: “common couple violence,” which consists of low-grade, mild abuse that is equally perpetrated by both men and women, and “patriarchal terrorism,” which involves severe mental and physical abuse that is used primarily by men to control their female partners. Based on Johnson's theory, it is hypothesized that protection orders will be less effective for women who experience patriarchal terrorism than for women who experience common couple violence. The results of this analysis indicate that the primary independent variable, that is, whether a woman experiences common couple violence or patriarchal terrorism, is not a good predictor of protection order violation. However, several secondary independent variables were found to be significant, including victim's race and employment status, as well as the couple's living arrangements at the time of the protection order.  相似文献   
818.
1960年代中苏关系走向分裂时期,中国与苏联东欧集团中的保、捷、东德、匈、波五国的关系,受到中苏关系演变的约束,随着中苏两党两国关系的变化而起伏波动。1960年代初期中苏关系一度实现缓和后,中国与东欧五国的关系也随之呈现冷热交替,以争取缓和为主的特点。1962年末63年初,中苏围绕古巴导弹危机和中印边界冲突问题开始酝酿新的斗争。中共将对苏方针调整为以斗争、进攻为基调,准备与苏共进行论战;苏共则部署东欧五国在东欧四国党代会上对中共展开批判。中共与苏东集团意识形态公开论战开始。随着中国文化大革命运动的启动,中苏边界冲突逐步升级为局部战争,中苏关系进入敌对状态,中国与东欧五国关系也严重恶化。1960年代中国对东欧五国方针的变化,总体上与中国的对苏方针同步发展,但也有不同的内容和特点,根据时期的演进呈现出不同的变化。中国以分化苏东集团为主要目的而采取的区别对待方针突出反映在中波关系上。就总体言之,1960年代中共对东欧五国的方针既不断变化,又相互矛盾,其结果非但没有达到分化苏东集团的目的,反而在某种程度上加强了苏东集团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819.
李连忠 《政法学刊》2009,26(5):108-111
在防范和打击针对我国的恐怖主义活动中,《孙子兵法》中的某些思想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我国应以“全胜”为目标,灵活运用孙子的谋略思想,制定出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反恐策略。在国内,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努力消除恐怖主义活动可利用的不利因素,加强针对性的预防、打击措施和应急处置体系建设,努力将恐怖主义活动消灭在萌芽状态;在国际上,继续扩展和巩固国际反恐合作,尤其是中亚地区各国的国际反恐合作,壮大国际反恐阵营。  相似文献   
820.
论构建国际恐怖主义防治机制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立志 《河北法学》2008,26(6):141-145
在建构国际恐怖主义防治机制的过程中,基本原则的确立及其范围的界定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环。根据国际恐怖主义的特点及国际关系的特殊性,国家主权原则、国际合作原则、联合国主导原则、人权保护原则和标本兼治原则等五个原则,应当构成国际恐怖主义防治机制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