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8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53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2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0篇
法律   141篇
中国共产党   13篇
中国政治   20篇
政治理论   44篇
综合类   25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新马华文报纸话语权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新马两国华文报纸销量、华文教育的发展等多方面的比较研究,指出新加坡华文报纸逐渐被边缘化、作用被弱化的事实.文章认为,新加坡已经失去在东南亚传播中华文化的中心地位,面对社会交流语言加速英语化的现实,华文报纸的社会地位将进一步降低.与此相反,由于马来西亚华人保留完好和系统的华文教育,华文报纸话语权非但没有被削弱,反而得到增强,马来西亚也因此取代新加坡成为在东南亚传播中华文化的中心.  相似文献   
32.
江泽民同志的“以德治国”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的创造性发展,其时代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以德治国”思想的提出,体现了时代的需求;“以德治国”思想内容的时代性;“以德治国”思想实践措施的时代性。  相似文献   
33.
冷战结束后,东盟国家虽然对美国在地区安全中的作用曾存在较大的争议,但逐渐倾向一致的看法是:美国虽然不再是军事“保护者”,但仍然欢迎美国的军事存在,以发挥一种制衡和协调的作用。为何东盟国家将日本、中国和印度的崛起视为潜在的安全威胁,而总体上并不将美国这个超级大国视为安全威胁?结合沃尔持(Stephen M.Walt) “威胁平衡”理论,笔者认为,关键的因素是对“大国进攻性意图”的认知和防范心理。  相似文献   
34.
密尔以自由为逻辑起点,对多数暴政问题展开论述,认为多数暴政是指世袭贵族和商业阶级运用国家制度和公共舆论对知识精英的一种侵害.其理论贡献在于对多数/少数的论述不自觉地区分了社会学意义上的多数/少数与数量上的多数/少数.社会学意义上的多数与少数之分以建立在对经济资源和政治资源的占有和控制基础之上的谈判实力作为衡量标准,其多数即在民主进程中拥有强大谈判实力的人.数量上的多数与少数之分以数量作为衡量标准,仅涉及数量上多寡的对比,其多数是指数量上的多数人. 两者的关系呈现2种可能一是两者具有重叠性;二是两者具有分离性.正确地区分社会学意义上的多数/少数与数量上的多数/少数的意义在于2个方面一是澄清理论上的误解;二是指导具体的政治实践.  相似文献   
35.
论县级政府行政改革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改革战略的正确选择是县级政府行政改革实现历史性突破的前提。未来的县级政府行政改革必须走出纯粹的组织变革层面,进入组织变革、职能变革与政治变革三重良性互动的全面变革时代。在中央与地方、政府与党委的纵横关系中,增加县级政府在行政改革中的自主性和县域公共利益的代表性,依据县域特殊性寻求政府职能与机构的合理性,变革权力结构,形成政府与社会良好合作的善治格局,是新时期县级政府改革与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36.
There is no obvious and direc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provincial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democratic level of village elections. There is a great disparity in the level of rural democratization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village self-governance among and within provinces. The modernization model alone cannot explain why village elections work well in some provinces but not in others. This paper looks at the political elite’s ongoing efforts at provincial level to conduct village elections and implement village self-governance in rural China. These efforts include the strategies for crafting village democracy employed by provincial elites: elite cooperation, local legislature, political responsibility, political programming, and the art of balancing party leadership and village elections. He has published extensively on China’s village elections and local governance. He is author and coauthor of several books. His current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the development of non-state, local governance, and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The author gratefully acknowledges the anonymous reviewers, Professor He Baogang of Deakin University and Professor Zhong Yang of University of Tennessee for their suggestions on an earlier draft. My special thanks to Professor Joseph Fewsmith of Boston University, Professor Tan Qingshan of Cleveland State University, and three anonymous reviewers for their insightful comments, as well as to East Asian Institute of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for providing support for this research.  相似文献   
37.
外交哲学的四个基本变量是实力、利益、观念与行为,其中实力、利益与现念都是自变量,行为是因变量。自变量决定因变量,实力、利益与观念分别作用并共同决定行为。同时,三个自变量之间还存在着相互作用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38.
本文通过对刑事诉讼强制措施的历史发展沿革之阐述、刑事诉讼强制措施本质上的权力与权利之分析、刑事诉讼强制措施法律控制的法理内涵棗法律与权力关系之阐发、刑事诉讼强制措施的诉讼价值和目的的评价,从系统性和整体性的层面上,批判与分析我国刑事诉讼强制措施基本理论现状,提出相关认识,以促进刑事强制措施理论的完善,推进我国司法实践中的刑事强制措施实施民主化、人权化、进步化之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39.
以能令众以德化众--论领导者的非权力影响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力影响力和非权力影响力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共同推动领导效能的提高,而非权力影响力起着更重要更关键的作用.以能令众是领导活动的核心和灵魂.领导者以能令众的"能",植根于领导者对领导活动规律和领导方法与艺术的把握.以德化众是强化领导效能的不竭动力.领导者的"德",对下属的影响是基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层面的,其所引起的变化是下属思想意识、道德情操素质的根本提高和灵魂的净化.这种变化对于领导者领导活动效能的提高影响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40.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从更广阔的大视野来重新思考和审视党的建设的旧的理论体系,构建新世纪执政党建设理论的新体系,为党长期执政提供科学支持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