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3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5篇
法律   17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16篇
政治理论   18篇
综合类   3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后的20多年来,随着税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及征管模式的优化调整.我国的税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税务稽查作为税收征管的最后一道防线,对维护税法的严肃性,保证税款的及时入库,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对税务稽查模式的深入探讨,有助于提高税收征管效能。  相似文献   
12.
审计机关作为国家的重要经济执法部门,在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中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在具体的审计工作中,由于主客观的原因,距离依法审计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依法审计,必须制定审计工作计划,严格审计程序,在法定的职权范围内开展审计工作,依法定性处理、处罚。  相似文献   
13.
经济责任审计是对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决策水平审查考核的重要内容。文章对在消防队伍管理是如何运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和经营业务的多元化,外部审计机构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独立审计越来越困难。尤其是抽样审计面对庞大而又繁杂的业务量,问题越来越多。为了最大限度地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借助企业本身的力量延伸审计职能,不失为一条有效的途径。强化内部会计控制,并随经济环境的变化不断发展其内涵与外延,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来说,是审计等外部监管部门确保会计信息真实、有效,加强基础力量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澳大利亚绩效审计发展新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澳大利亚审计署网站最新资料为研究样本,利用文本分析法对绩效审计相关信息进行理论识别与系统分析,揭示澳大利亚绩效审计在广度和深度方面的突破趋势:在审计内容、审计过程、审计脉络、审计范畴和审计内涵等方面,集中展现绩效审计的系统功能;通过加强绩效审计主体的制约力量、保证扩大绩效审计对象范围落实到位、增强绩效审计的资金和技术支撑等举措,不断加强绩效审计的组织建设;在持续完善绩效审计的过程控制体系方面,不断完善绩效审计的基本法律法规、持续推进绩效审计过程的标准化管理和重视绩效审计的质量认证机制等特征最为突出。文章最后就澳大利亚绩效审计发展趋势对我国绩效审计发展的启示与借鉴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16.
之所以说不是所有涉案查账都是司法会计鉴定,是由于两者具有对象与方法不同等实质性差异。然而,说两者不同,并非是对涉案查账的排斥,也并非说司法会计鉴定就不需要查账了。它们各有所长,也各有用武之地。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发生了多起食品安全事件,这些事件极大地挑战了我国人民对食品安全的信心。从这些事件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食品安全立法一定要涵盖"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从这些事件中,我们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监管部门的责任之重大。我国《食品安全法》发布实施一年多了,面对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事件,我们应认真的加以思索。笔者认为有关部门应继续完善和细化现有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强化监管部门执法人员的责任意识,规范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提升企业诚信意识,建立科学可行的监管方法,如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审计制度,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等,以加快全社会信用体系的形成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李宪忠 《学理论》2011,(16):30-31
我国的审计工作正处于转轨的全新时期,如何搞好审计工作是难点问题,笔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实际情况,强调要树立科学的审计理念,强化审计监督职能,增强审计质量意识,以求达到提高审计工作成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预算监督是现代公共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遏制腐败、增强政府财政透明度的制度条件。目前,我国预算监督体系还存在着不完善的地方,为此,必须以提高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能力和增强审计监督的独立性为要点,构建起立法机关、审计机关和社会力量三重监督相互配合与补充的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20.
Is bias in responsiveness to constituents conditional on the policy preferences of elected officials? The scholarly conventional wisdom is that constituency groups who do not receive policy representation still obtain some level of responsiveness by legislators outside of the policy realm. In contrast, we present a theory of preference‐induced responsiveness bias where constituency responsiveness by legislators is associated with legislator policy preferences. Elected officials who favor laws that could disproportionately impact minority groups are also less likely to engage in nonpolicy responsiveness to minority groups. We conducted a field experiment in 28 US legislative chambers. Legislator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receive messages from Latino and white constituents. If legislators supported voter identification laws, Latino constituents were less likely to receive constituency communications from their legislators. There are significant implications regarding fairness in the democratic process when elected officials fail to represent disadvantaged constituency groups in both policy and nonpolicy real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