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3篇
  免费   75篇
各国政治   116篇
工人农民   77篇
世界政治   127篇
外交国际关系   335篇
法律   514篇
中国共产党   82篇
中国政治   262篇
政治理论   179篇
综合类   53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134篇
  2013年   258篇
  2012年   185篇
  2011年   146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137篇
  2008年   109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140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111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从文化角度看,全球化是一个矛盾体系,是整合与碎裂、一体化与分离化、世界化与本土化的张力场。全球化时代文化多元化是必要的,但推到极端刻意强调文化本土化、文化民族主义及发展为文化沙文主义、文化原教旨主义,将导致文化的矛盾、对立与冲突,影响人类社会的和平与发展,甚至将脆弱的地球村推向崩溃的边缘。因此,在全球化时代,展开不同文化间的沟通与对话,消除偏见与冲突.是21世纪地球村公民生存发展的智慧选择。  相似文献   
22.
In many types of social situations, individuals defend their claims to a portion of the rewards by arguing that they are just. Although a great deal of research demonstrates that individuals differ in their distribution preferences and thus their beliefs about what is fair, the literature curiously omits consideration of the consequences of these differences, especially the conflict they may engender. This paper first reviews the few attempts to address such justice conflict. The limitations of these approaches suggest concerns to be addressed in an alternative framework. The paper presents a theoretical discussion of this alternative that integrates assumptions about distribution preferences, justice beliefs, conditions fostering the emergence of justice conflict, and elements of negotiation processes as a basic framework for predictions about the bargaining strategies individuals may employ to resolve competing justice claims.  相似文献   
23.
王景斌  方芳 《行政与法》2005,1(1):55-57
本文试从分析“长春七旬老人免费乘车案”所带来的尴尬困境入手,围绕本案所涉及到的我国在立法、司法方面的法治精神问题进行阐述,进而立足于实质法治精神,寻求解决这一困境的有效途径,以期实现真正的法制统一与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24.
刑事诉讼中检察官思维的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维在法律文化的结构中,处于深层次或隐蔽的地位,其直接影响着诉讼效果。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法律制度的发展变化相比,思维的发展体现滞后的特点。研究转型期检察官的诉讼思维转型,对于破除僵化的传统诉讼观念、保证公诉质量和效果、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刑事诉讼中,检察官面临诉讼本质、诉讼价值、公诉理念、人文精神、证据理念等方面的思维转型。迎接这一挑战,是切实提高司法能力、推动刑事诉讼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和谐统一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25.
传媒监督与司法独立的冲突与契合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景汉朝 《现代法学》2002,24(1):92-100
传媒监督司法和司法独立 ,已是现代法治的潮流。但是 ,它们之间又有着不容忽视的冲突 ,问题的关键在于两者必须实现平衡与契合。  相似文献   
26.
要实现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应该从法律价值的转变着手,要求法律必须承认和确立“以人为本”的社会正义观,关注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体;要求法律的价值理念由义务本位向权利与义务并举的方向更新,更多的关注弱势群体的各项权利;要求法律制度的价值理念由偏重效率向公正与效率辩证统一的方向努力,并把关注社会公正放在首要位置。此外,还必须建立健全相关法制,严格执法,采用多层次的保护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7.
吴鹏森 《金陵法律评论》2007,(1):103-107,114
从“革命范式”转向“现代化范式”,不仅是史学话语的一次系统转换,也导致了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一系列创新。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这个长期以来已经被定型化的命题在“现代化范式”中可以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从现代化的视角进行重新审视,中华民族要求实现现代化和各种势力阻碍中华民族现代化之间的矛盾才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不仅可以解决长期困扰学术界的逻辑矛盾与理论混乱,而且有助于认清中国近现史研究中许多复杂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28.
当代中国农村集体土地权利制度存在所有权与所有制关系混同、使用权与所有权权能趋同、权利关系与权力关系混同、私法缺位和公法越位以及功能错位等问题,因而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受到极大的挑战.以土地所有制与土地所有权相分离为原则,对现行集体土地所有制进行股份制改造,在土地价值形态上实行农民集体所有制,变农民为股东,实现公平的价值追求;在土地实物形态上建立"集体法人所有权"制度,变农民集体组织为集体法人组织,实现效率的价值追求,这是当代中国集体土地权利制度改革模式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29.
应对突发性群体事件的政府治理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突发性群体事件,维护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是社会转型期政府治理的必然要求。各级政府作为治理突发性群体事件的主体,首先必须树立现代治理理念,通过搭建制度沟通平台和建立预警评估体系,防止突发性群体事件的爆发,并以社会自组织为中介尽量减少突发性群体事件,最终建立高效完整的治理模式,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30.
选择适用的冲突规范在当代获得了极大的发展。这一发展在人身权、自然人的行为能力、法律行为的方式、合同、侵权行为、亲属、继承等领域均有体现 ,其主要是由于当代经济全球化的客观需要及冲突法对实质正义所追求所引起的 ,同时 ,民法的私法性质及比较法学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出现亦为其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国国际私法应当在相关领域加大选择适用的冲突规范的制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