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36篇 |
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各国政治 | 65篇 |
世界政治 | 32篇 |
外交国际关系 | 115篇 |
法律 | 11篇 |
中国共产党 | 7篇 |
中国政治 | 17篇 |
政治理论 | 29篇 |
综合类 | 6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19篇 |
2019年 | 14篇 |
2018年 | 11篇 |
2017年 | 20篇 |
2016年 | 17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21篇 |
2013年 | 33篇 |
2012年 | 21篇 |
2011年 | 20篇 |
2010年 | 12篇 |
2009年 | 12篇 |
2008年 | 9篇 |
2007年 | 20篇 |
2006年 | 16篇 |
2005年 | 13篇 |
2004年 | 19篇 |
2003年 | 12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巴基斯坦独立以来,国内政治危机不断。穆沙拉夫执掌巴基斯坦政权后,采取种种举措,抓住有利的国际机遇,应对多变的国内外局势,使巴基斯坦国内政治和外交环境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还存在着不少矛盾与问题。总的说来,巴基斯坦国内政治与外交环境正在逐渐适应时势的变化,在向和平与发展的道路上迈进。 相似文献
22.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旅游消费大国,庞大的出国人群原本可以成为公共外交的使者和国家形象的代言人,遗憾的是,此起彼伏的中国游客不文明行为,不仅引起目的地居民的反感,而且降低了中国政府公共外交的可信度,使国家形象受损。在全民外交时代,应加强对游客形象问题的研究,探究其对公共外交的影响程度,充分发挥个体在公共外交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3.
经济全球化是指市场经济在世界各地普及的过程,也是市场经济在新的历史时期获得空前发展的过程。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不仅仅有发展机遇,也有严峻的挑战。国际社会成员通过激烈的竞争和密切的合作,彼此的联系也将更加密切。经济外交在经济全球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使经济全球化不被少数国家和少数垄断资本控制,有必要通过经济外交,建立新的经济外交机制,促进经济全球化向着既注重效益又兼顾公平的方向发展。这是21世纪各国对外政策和外交活动所面临的崭新课题。 相似文献
24.
本文把《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作为规范当今外交关系中包括外交特权在内的最基本问题的最完整、最全面和最具权威 ,就世界外交关系而言其意义仅次于《联合国宪章》的立法性国际文献来介绍和评述。文章分别评述了公约的诞生背景 ,特点和内容 ,作用和意义 ,同中国的关系以及国际社会的执行情况。 相似文献
25.
李光耀的外交思想有两个核心,一个是地区外交,另一个是大国外交。在地区层次上,李光耀主张地区优先,注重发展与本地区,特别是周边邻国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在大国层次上,李光耀欢迎大国势力进驻东南亚,形成均势态势,使新加坡在国际关系格局中获得最大的回旋余地。 相似文献
26.
本文对“政党外交思想”和“党际关系理论”两个概念进行了区别,初步阐述了加强邓小平政党外交思想研究的重要意义;从指导思想、目标宗旨、主题判断、功能作用以及党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和策略艺术等方面阐明和构建了邓小平政党外交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7.
未来一个时期内,为振兴国内经济,俄罗斯将继续与西方国家,尤其是欧盟缓和关系、减少摩擦、避免对抗,以引进外部资金与技术;继续推行东西兼顾的欧亚平衡战略,推进亚太外交;继续把独联体外交作为"绝对优势"课题,全力保卫这一安全屏障和战略空间;继续反对美国和西方的挤压与进逼,但适当做出让步,避免正面对抗,以维护国家安全利益。 相似文献
28.
苏联解体后复兴的欧亚主义具有文化特征和理论意义,对当代俄罗斯外交具有重大影响。俄罗斯欧亚主义是俄罗斯自身文化因素的产物,研究具有鲜明俄罗斯文化特征的欧亚主义,可以更好地审视当今俄罗斯外交政策。 相似文献
29.
公共外交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战略资产,对于传播本国外交理念,塑造国家形象,改善本国的国际舆论环境有重要的意义。但作为一种外交手段,公共外交也具有局限性,其作用不应该过度被夸大。本文以中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公共外交为例,分析了我国公共外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0.
冷战后韩国在东北亚地区的地位与作用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而卢武铉提出的东北亚平衡者外交战略,要在地区事务中发挥更大的独特作用,更使东北亚地区的国际关系有了新变化的可能。在国际事务中,韩国自主外交的"独立意识"及其作用的发挥,有利于地区安全的战略平衡。同时,在朝核问题、区域合作等问题上,韩国作用的发挥还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中国应进一步加强与韩国在各领域的合作。这对呼应韩国自主防卫诉求、培植中韩互信、牵制美日、防止东北亚"新冷战"的发生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