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143篇 |
免费 | 95篇 |
专业分类
各国政治 | 338篇 |
工人农民 | 172篇 |
世界政治 | 427篇 |
外交国际关系 | 640篇 |
法律 | 1137篇 |
中国共产党 | 343篇 |
中国政治 | 685篇 |
政治理论 | 1173篇 |
综合类 | 132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9篇 |
2024年 | 64篇 |
2023年 | 68篇 |
2022年 | 94篇 |
2021年 | 179篇 |
2020年 | 340篇 |
2019年 | 195篇 |
2018年 | 167篇 |
2017年 | 207篇 |
2016年 | 185篇 |
2015年 | 192篇 |
2014年 | 340篇 |
2013年 | 692篇 |
2012年 | 414篇 |
2011年 | 310篇 |
2010年 | 281篇 |
2009年 | 269篇 |
2008年 | 291篇 |
2007年 | 295篇 |
2006年 | 257篇 |
2005年 | 331篇 |
2004年 | 288篇 |
2003年 | 252篇 |
2002年 | 226篇 |
2001年 | 171篇 |
2000年 | 74篇 |
1999年 | 18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2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91.
法学研究的经济学维度——基于法律经济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经济学作为经济学帝国主义的重要表现 ,它是用经济学的方法和理论来考察、研究法律和法律制度的形成、结构、过程、效果、效率及未来发展的学科 ;它是法学和经济学科际整合的边缘学科。本文在阐述了法律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及基本理论思维后 ,提出了法律经济学运动带给我们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292.
中国的基层执法深受政治体制和社会生态的影响和塑造,"治理空间"可以同时容纳这两种因素,是理解中国基层执法的新视角。乡村治理空间为基层执法提供具体场景,其"拥挤社会"特性和"权力分散"特性,严重制约着基层执法能力。空间区域化机制通过建立综合治理(执法)体系,实现了执法机构的统合和区域化;通过将村级组织、村干部、网格员等纳入执法体系,实现了执法空间的分界和局部化;通过对时间和资源进行情境化配置,实现了时空分区。区域化机制重构着乡村治理空间,回应了基层执法权薄弱和执法能力不足的问题,通过再造基层执法,提高了基层执法效度。 相似文献
293.
张清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20,(2):45-53
健全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着力推进基层直接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的要求.通过开展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探索建立“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现代基层治理体系,加快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面对地方治理需求侧(社会公民的期望)与地方治理供给侧(地方政府能力)... 相似文献
294.
在我国社区治理不断深化的背景下,社区多元治理主体在参与治理过程中面临着碎片化困境,主要表现为治理主体的碎片化和治理过程的碎片化。治理主体碎片化分化为内部碎片化和外部碎片化,治理过程碎片化表现为整体过程碎片化和具体过程碎片化。导致社区治理碎片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多元治理主体的错位及协动不足。在未来的社区治理中,可以参考日本的社区协动治理机制,明确社区多元治理主体的角色定位,完善社区多元治理主体协动治理机制,以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295.
纯粹经济损失问题是美国侵权法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它的解决主要依据一般过失侵权规则和经济损失规则两种方法。作为占主导地位的规则,经济损失规则源于法院对缺陷产品引起纯粹经济损失案件的判决,现在已经广泛适用于一般过失侵权领域。经济损失规则的理论依据主要包括维持侵权法与合同法的界限、合同优先理论、"诉讼洪闸"理论和社会成本理论。经济损失规则在服务合同、过失误述等特殊情况下的适用例外,在不同的州得到不同程度的承认。总体而言,美国侵权法在纯粹经济损失问题上达成了尚不稳定的一致,相关的判例及学说仍在不断发展之中。 相似文献
296.
本文将国际经济法界定为管制法,由此时我国国际经济法教科书的范围、体系和内容等问题进行技术层面的探讨。在范围上可以从广义国际经济法中剥离出国际商法;在体系安排上突出WTO法的核心地位,注重逻辑性和论题性;在内容上可以加大判例和立法阐述的比例。 相似文献
297.
财政赤字和公债规模失控是现代国家的政府共同面临的难题。与静态的预算平衡相比,对预算为什么不平衡的追问以及使之重新趋于平衡的法律对策更加值得关注。法律控制不同类型的财政赤字的目标,都指向预算平衡:其法律意蕴应当由传统的财政收支平衡转为总体经济平衡,德国经济宪法中有关总体经济平衡的规定可以为我国提供最具参考价值的借鉴。至于通过专门立法促进预算平衡的典型,当属美国联邦的赤字削减型预算平衡规则。尽管其因为试图改变和突破联邦权力的分立制衡原则而经司法审查认定为违宪,然而,对促进型经济法的理论研究而言,仍不失为极佳的制度范例。 相似文献
298.
樊华中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0,12(4):91-100
打黑曾经是而且仍然是我国政治生活及法律生活的主题。对涉黑犯罪人员进行定罪处罚体现了刑罚正义,但对制止涉黑犯罪只能起到治标作用。涉黑犯罪能够作为一种犯罪形态长期存在,有其运作的经济资本、政治资本与文化资本,官员涉黑也有其经济资本、政治资本、文化资本等原因。这些资本错综复杂地交织于不同场域,是致使涉黑犯罪“打击不力、除黑不尽”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299.
本文通过对传统经济法主体概念与分类的阐述,明确了传统概念中存在的问题,从市场中介组织作为经济法主体的必要性角度去证成它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300.
近几年来,网络问政正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解读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它使得政府与民众的信息交流更加透明顺畅,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网络问政作为信息社会的一种新生事物,对我国行政管理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虽然网络问政在我国政府管理工作中已经开始运用,但是其发展还存在一些现实困境,如网络法律缺失,问政缺乏保障;网络监督缺位,问政信息不安全;网络社会虚拟,问政者身份识别缺失;网络舆情泛滥,问政信息真假难辨等。为此,必须找出相应的解决路径,从而提升政府的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