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9篇
  免费   28篇
各国政治   9篇
工人农民   15篇
世界政治   10篇
外交国际关系   25篇
法律   197篇
中国共产党   21篇
中国政治   134篇
政治理论   70篇
综合类   21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21.
Native American children are perpetually over-represented in the U.S. child welfare system, despite the creation of the Indian Child Welfare Act.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use of family group conferencing, particularly initiated in Indian child welfare systems, as a practice method to reduce the disproportionality in this area.  相似文献   
122.
This article reports on a program- and case-level cost analysis of five replication sites of an efficacious child neglect prevention program. Approximately one-third of all sites' total labor hours were expended on direct family services and casework support for a specific family, with the remainder spent on indirect implementation support and program administration activities. Including non-personnel costs, the all-site mean total cost per family was $6,276, ranging across sites from $2,245 to $10,260. Costs varied greatly among individual families within sites. More research is needed to understand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ces in cost.  相似文献   
123.
In 2003, revisions to the Child Abus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Act required states to develop plans to refer children younger than 3 years of age with a substantiated case of abuse and neglect for developmental screening. A decade after legislation was passed, its implementation varies considerably across states. This article explains how research informs the need for careful developmental monitoring of young children, especially those experiencing trauma or living under stressful conditions. Finally, this article presents how one community used colocation to increase developmental screenings for young abused and neglected children.  相似文献   
124.
微课作为一种新的学习理念,以其"小、实、新、快"的特点,迅速成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路径。目前,国内对微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微课的概念与特征、微课的设计与开发,以及微课的应用研究等问题,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学科视野、研究视角、研究内容、研究对象以及研究方法等方面还存在不足。下一阶段,关于微课的研究应重视和加强对其基础理论、教学模式、教师专业发展与学生学习,以及新技术在微课中的应用等宏观性、潜在性问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5.
涉恐资产冻结是金融反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防治恐怖活动犯罪具有重大意义。随着反恐法治的逐步完善,我国确立了以金融制裁为目的的涉恐资产冻结制度。相关法律对涉恐资产、金融机构等概念进行了精细化的界定,明确了相关主体的法律责任,遵守了正当程序的相关要求并且注重加强国际合作。但是,我国涉恐资产冻结法律应当进一步注重相关法律制度之间的衔接,协调好涉恐资产冻结与其他保全措施之间的关系,同时应当注重涉恐资产冻结中的权利保障,以便有效地防治恐怖活动犯罪。  相似文献   
126.
罪刑相适应原则是刑法的基本原则,然而在具体的制度中常常存在量化标准的缺位。在涉林渎职犯罪中,已经明确将以违法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之外的其他方式作为的渎职犯罪,定性为滥用职权罪或玩忽职守罪,但对于该类犯罪"情节特别严重"等升格量刑的标准,仍存在立法和解释上的不足,导致量刑畸轻,同类犯罪易发、多发。量刑标准的确立应综合考虑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侵害法益的差异性、立法技术的统一性等多重因素,在此基础上可推之,涉林渎职犯罪"情节特别严重"的认定宜遵循现有司法解释对渎职犯罪升格量刑的一般规律,将其确立在立案标准的5倍以上为宜。  相似文献   
127.
身份犯的处罚根据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身份犯的处罚根据问题是身份犯理论研究的基础性范畴,它直接决定了身份犯具体问题的展开。发端于大陆法系刑法中的"义务违反说"、"法益侵害说"以及建立在二者基础之上的"综合说"都不能圆满地说明身份犯的处罚根据;我国学者关于此问题的个别看法也不无纰漏。以"身份法益侵害说"作为身份犯的处罚根据,则是一种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8.
图片再认ERP在重型颅脑损伤后记忆障碍鉴定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图片再认事件相关电位(ERP)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后记忆障碍法医学鉴定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韦氏记忆量表(WMS—RC)和Neuroscan ERP仪,对74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及需评定精神伤残等级的29例重型颅脑损伤后记忆障碍者(sTBI组)进行记忆能力和图片再认ERP检测。结果sTBI组WMS-RC各分测验量表分及记忆商数(MQ)均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完成ERP任务的反应时、正确率明显延长和降低(P〈0.01)。对照组在靶与非靶刺激呈现后170ms和500ms左右均可记录到潜伏期无显著性差异的二个正向波(P170和P500),但靶刺激诱发的P500波幅明显高于非靶刺激(P〈0.01);sTBI组可记录到相似的ERP波形,但各成分的波幅、潜伏期均明显降低和延长(P〈0.01)。sTBI组P500潜伏期与WMS—RC的记图、再认、再生分测验量表分和MQ值均呈高度负相关(r=-0.73~-0.83,P〈0.01),而与伤残等级呈明显正相关(r=0.65,P〈0.01)。结论图片再认诱发的Psoo潜伏期与WMS-RC反映的短时记忆功能及鉴定的精神伤残等级明显相关,可为sTBI后记忆障碍的伤残鉴定提供一项较客观的神经电生理依据。  相似文献   
129.
生物多样性的法律问题具有交叉性、综合性、复杂性和现实性的特点.法律是保护和利用生物多样性的间接驱动力,而生物多样性对法律也产生反作用力.我国对于生物多样性法律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知识产权法和环境法领域,存在着研究视角过于单一、固守学科领域和缺乏整体观等问题.研究生物多样性的法律问题,必须要注意到其产生的根源在于人类对于生物多样性系统认识的变迁;以国际环境法为出发点,结合多维视角对其加以研究.从整体上看,生物多样性的法律问题主要包括传统知识的法律保护以及遗传资源的获取与惠益分享问题、生物技术的专利性及相关问题以及生物安全问题和生物剽窃问题.  相似文献   
130.
论法治秩序中的“公民美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波 《北方法学》2009,3(2):28-33
讨论法律与发展的中国经验,不能忽视中国智识群体的“中国经验”,不能忽视他们对中国法治的“问题域”的关注和深入讨论。讲法治秩序,讲宪政安排,讲人的权利保障,需要具有某种能力并有力量去要求并维持政府权力限制之“德性”的公民。提倡以“公民参与”为导向的“公民美德”,显示了公民对有权者施加某种形式的限制的意愿及能力的重要性,对于中国法治秩序形成的先决条件和重要环节而言,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可能的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