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2篇
  免费   155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21篇
世界政治   19篇
外交国际关系   11篇
法律   1333篇
中国共产党   8篇
中国政治   203篇
政治理论   33篇
综合类   72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182篇
  2012年   173篇
  2011年   144篇
  2010年   150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191篇
  2007年   185篇
  2006年   198篇
  2005年   152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叶旺春 《政法学刊》2009,26(2):24-29
教育、改善犯罪人,是现代刑事政策赋予自由刑的中心使命。自由刑在完成该使命方面存在局限,主要表现为:报应要求与矫正目的的冲突;矫正受到刑种及刑期的制约和限制;监狱也是一所犯罪学校;矫正目的的实现受国家财政投入的限制;监狱的低效。建议根据刑事政策发展的趋势,从立法、司法、执行三方面着手改革我国自由刑。  相似文献   
142.
《犯罪研究》2009,(5):21-26
时代高速发展的今日,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的同时,城市犯罪率也节节攀升,而其中犯罪更有向年轻化发展的趋势。犯罪年轻化问题,特别是青少年犯罪,严重威胁了我国的正常运行,具有不可预计的潜在危害性,急需政府采取失当行为应对。究其原因,除了与社会环境、思想观念的变化密切相关外,更涉及社会制度、家庭管理和个人素质等各个层面的原因。政府在面对犯罪年轻化问题时,可通过完善社会制度、改善社会风气、强化各方监督体系等方面加强管理,以减少青少年犯罪为突破口,达到从源头上控制犯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3.
社会转型时期,由于利益的分化,社会冲突呈现出新的特点,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无直接利益冲突的犯罪行为,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介绍了对无直接利益冲突犯罪的合理界定,分析了在中国的现实状况和表现出的特点,阐释了无直接利益冲突犯罪存在可能的原因,最後提出社会合理化的刑事立法、司法和刑事一体化的综合规制对策。  相似文献   
144.
失学、失业和失管的社区青少年群体不仅是犯罪高发人群,而且其受到不法侵害的几率较大。本文从被害人学视角出发,围绕社区青少年犯罪被害性、社区青少年被害预防和社区青少年被害援助三个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5.
论刑事司法对死刑适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秀梅 《河北法学》2008,26(2):31-34
死刑的限制与全面废除并不完全取决于民意的走向,也不是哪位政治家一夜的梦想就能够实现的。死刑作为一种既古老而又严厉的刑罚已经在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时期因为其特殊的功能而形成一种深深的历史印迹,洗刷这种印迹同样需要一个漫长、艰难的过程,需要一个司法检验立法的过程,以及立法自身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6.
论刑罚目的     
刑罚目的是刑法理论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然而在这一问题上的认识却非常混乱。本文将从目的理论的一般含义和刑罚目的的界定来引出所要论述的刑罚目的。在回顾了刑罚目的理论的中西历史发展之后,本文评析了当前我国理论界的主要分歧,围绕“惩罚和改造不是刑罚目的”、“刑罚不能消灭犯罪”、“报应主义不应成为刑罚目的”以及“刑罚目的不应有根本目的和直接目的的划分”等观点展开阐述,进而提出只有预防犯罪才是刑法应有之目的的观点。最后指出,应理智地看待刑罚在预防犯罪中的作用,同时对刑罚的消极作用也作了警示。  相似文献   
147.
中国与日本都是保留死刑的国家,就基本的死刑政策来说,也有相同的一面,即严格限制死刑的适用,但由于两国不同的法律传统和社会现实,又在死刑的立法内容、适用状况、死刑的评价等问题上,表现出一定的区别。对比邻的国家之死刑状况的考察,对于我国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8.
禁止对未成年人判处死刑是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少年司法最低限度标准规则》、《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等所确立的一项基本原则。自20世纪初以来,中国即开始了确立这一原则的努力,但直到1997年刑法典才实现了与这一原则的"无缝衔接"。考察未成年人不判死刑原则在中国确立的历程,至少有三点启示:第一,尽管艰难,但彻底废除死刑在中国仍具有实现的可能性;第二,从犯罪主体(强调其社会弱势群体特征)的角度废除死刑要比从罪行性质的角度入手,更具可行性,也更为平等和较少带来负面影响;第三,青年,尤其是年轻青年与未成年人有着诸多类似之处,可以而且应当首先将未成年人不判死刑规则延伸于这一群体,这也是避免误判不满18岁未成年人死刑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9.
未成年人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正是由于这些特殊性,立法体系应该在犯罪要素的框架内单独考虑建立未成年人刑事处遇体系。重视未成年人的特殊性以及建立一个有针对性的少年刑事处遇体系,有效预防和控制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的发生,从而达到更好保障未成年人权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0.
从应然角度,存在间接故意罪过形态下伤害致人死亡的情形,但是从实然的定罪角度考察分析,这种情形不应以故意(间接)伤害(致人死亡)罪认定,此种认定方法将间接故意伤害中间形态的伤害结果与最终的死亡结果一起进行重复评价,违背间接故意犯罪的定罪机理。从法条竞合原理的实质出发,对于此种情形以过失致人死亡罪认定符合罪刑法定原则,并且不会导致重复评价的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