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0篇
  免费   74篇
各国政治   87篇
工人农民   67篇
世界政治   99篇
外交国际关系   127篇
法律   306篇
中国共产党   34篇
中国政治   127篇
政治理论   316篇
综合类   18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84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172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21.
社会治理中的技术、权力与组织变迁——以浙江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重明 《求实》2020,(1):49-61,M0004,M0005
社会治理历史变迁的宏观结构研究往往难以确切澄清观察的对象和层次,且在重视权力等关键参数的同时较少关注历史故事中那些未占据主导地位的因素。从技术-权力分析出发,以典型组织模式的两次重要转型为切入点对新中国成立70年来浙江基层社会治理的历史研究可见:改革开放前后从枫桥经验到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转型,不仅表明了国家管控向着社会管理的跃迁,也意味着以权力结构的调整为组织技术核心的革新不断拓展空间。这种权力对技术的解制在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又转向技术对权力的赋能,在平台驱动的全科网格中推动了权力结构的矩阵化、扁平化,提升了政社合作的水平,呈现了地方行动者如何在特殊历史场域中突破理念和资源的限制,不断创造治理变革的可能性。当然,为进一步改善对历史的理论研究并为推进社会治理的实践提供价值,审慎爬梳史实,将宏观结构分析与中微观分析相结合,完善对不同阶段社会治理的组织属性的认知,就成为必不可少的选择。  相似文献   
922.
本文基于社会学习理论,探讨变革型领导诱发员工越轨创新行为的作用机制,以及建设性变革责任感在这一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机制,并依据自我决定理论分析心理安全感在建设性变革责任感与员工越轨创新行为之间的调节作用。利用来自全国多个地区的288份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变革型领导对员工越轨创新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建设性变革责任感在这一关系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而心理安全感正向调节建设性变革责任感与员工越轨创新行为的关系。  相似文献   
923.
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造是当前企业改制的一个重要方式,它又分为企业整体改制为公司和企业部分改制为公司两种基本形式。企业整体改制为公司时,需注意正确处理新股东的加入与原企业债务承担之间的关系;企业部分改制为公司时,则要正确识别企业的分立重组行为与企业转投资行为之间的差异,从而正确处理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造后的债务承担问题。  相似文献   
924.
建国以来土地制度变革给农业和农民阶级带来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中国成立以来,先后进行了三次土地制度变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每一次土地制度变革都给中国农民的社会地位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反过来,农民阶级地位和作用的变动都不同程度地推动了农村的社会进步。特别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标志的第三次土地改革,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有利于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相似文献   
925.
Kathleen Thelen is one of the leading scholars studying incremental institutional change. In her early works from the 1990s, she introduced the conceptualization of different modes of incremental change. These modes have central attention in her recent co-edited book with James Mahoney, Explaining Institutional Change (2010). Compared with Thelen's earlier work, this book provides clearer definitions, addresses the explanatory factors of 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discusses the patterns and sequences of gradual institutional change. The theory presented by Mahoney and Thelen, however, seems overambitious and subject to a need to be overly crisp and clear.  相似文献   
926.
In the last three decades research across the social sciences has made great advances in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echnological change. Nonetheless, many of these insights are solely tied to national, sometimes regional, explanations of industrial R&D and innovation rates. Meanwhile, the impacts of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and of the actions of individual countries, on technological changes across many countries, are increasingly more pronounced. It is therefore imperative that we expand our theoretical conceptualizations. For these reasons we have gathered, in this special issue, economists, political scientists, geographers, and sociologists to explore in a comparative way what we view as some of the critical areas for research at two different level of analysis—business and nations. This introduction will outline their major research themes and provide a brief history of the debate.  相似文献   
927.
This article scrutinises the links between patterns and modes of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and the emergence of Bolivarianism in Venezuela in the early 1990s. I study how Bolivarianism triumphed over competing projects in a period characterised by widespread unrest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the Punto-Fijo institutional structure it overthrew. I argue that the ideas of Bolivarianism are derived from contradictions inherent to the existing institutions, and can only be understood in relation to the values and practices embedded in them, which Bolivarianism aimed to replace.  相似文献   
928.
扬州评话历史的辉煌和目前的衰落形成巨大反差.扬州评话语音演变的历史饱含正反两面经验.扬州评话祖师柳敬亭善于根据听众特点调整语音,他说书的地域范围很广.语音以官话和地方官话为主.清代盛世扬州人口构成和文化特点,决定当时扬州评话语音是官话、地方官话和方言共存.晚清以后扬州人口构成和文化特点,造成扬州评话语音方言化.方言化在本地富有生存能力,但到了更广阔范围却削弱生存竞争能力.扬州评话要继续发展必须变革语音,很多方言文艺也都是如此.  相似文献   
929.
我国国家政策变迁与行政法学的新课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二十年来,我国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改善民生、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这些国家政策变迁为我国行政法学发展提供了宝贵契机。尤其是改善民生的国家政策将推动给付行政法研究,有序参与的民主政策将催生公私合作制研究,利益统筹政策将促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研究。对这三个领域的热切关注和持续研究将直接影响我国行政法学在未来数十年的变迁格局。  相似文献   
930.
业务考评制度之研究逐渐成为新兴热点,以往的研究模式囿于抽象的理论层面而使其显得玄虚空洞。制度经济学运用经济学的实证方法,摆脱了传统的分析路径,从制度的架构、绩效、变迁等视角,为解读业务考评制度提供了一种崭新而又形象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