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23篇
  免费   263篇
各国政治   135篇
工人农民   90篇
世界政治   405篇
外交国际关系   318篇
法律   1539篇
中国共产党   228篇
中国政治   1198篇
政治理论   1030篇
综合类   274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193篇
  2019年   142篇
  2018年   180篇
  2017年   182篇
  2016年   175篇
  2015年   155篇
  2014年   445篇
  2013年   725篇
  2012年   508篇
  2011年   497篇
  2010年   441篇
  2009年   514篇
  2008年   582篇
  2007年   538篇
  2006年   509篇
  2005年   474篇
  2004年   445篇
  2003年   303篇
  2002年   217篇
  2001年   178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In recent years, the digital revolution has created both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cultural industries. The ever-increasing production and diffusion of culture through new media via the Internet have profoundly challenged the basic infrastructure and modes of operation in many sectors of the cultural industries. This has been most evident in the case of heritage organizations—including public libraries—where the digital revolution has brought with it a number of significant challenges with respect to courting visitors/users and remaining relevant in the context of evolving digital technologie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rise and evolution of public digital libraries in the 1990s as a response to these new challenges. After formulating some observations about this global trend, which is now more than two decades old,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case of public digital libraries in China. In particular, this article points to the importance of cultural polic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new form of cultural institution. Finally, after reviewing some of the challenges faced by most of these new digital librarie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of professional culture in addressing the changing needs of users.  相似文献   
172.
在过去的近十年中,我国的公共图像监视在政策、项目及资金等支持下得到迅猛发展。在我国特定的政治与社会背景下,公共场所图像监视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与公共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呈现出政策创议、项目推动的发展历程。在法律治理和回应性法制视角下,公共图像监视法律治理是对公共图像监视实践的法律回应。目前,我国已初步构建起涵盖宪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法律文件、公共安全技术防范法律文件、具体领域法律文件以及公共场所图像监视法律文件等公共场所图像监视法律治理的体系,但该体系仍然存在急需健全和完善的层面。  相似文献   
173.
财政预算的本质,是社会公众与政府之间围绕预算资金使用和公共产品供给进行的委托代理交易。作为交易,财政预算存在交易成本,即财政预算的运行程序成本。制度经济学认为,交易成本过高会降低交易绩效。那么财政预算的交易成本过高也会降低预算绩效。为了控制财政预算交易成本,应当在预算法中构建一种有效的内部激励机制,保证预算执行主体的本位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挂钩,促进预算执行主体自觉地以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运用财政资金,即绩效预算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74.
转型期舆论引导必须具备相当的公信力、精准力、传播力、表现力、接受力和契合力。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变化,舆论引导工作需在舆情把握、舆论关注、舆论利用等方面缩小差距,确保社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5.
公安微博是公安机关或民警以真实身份开设的网络平台。目前,国内许多公安机关都开通了网络微博,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关注和热议。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公安微博的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如何界定公安微博的概念、分析公安微博的特点、定位公安微博的功能,对于公安微博未来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6.
随着《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的出台,沉寂多时的侦查学学科定位(或日属性)问题再次引发热论.侦查学到底归属于谁?众说纷纭.但主要焦点还是集中在是属于法学还是属于公安学上.将侦查学定位于“本质上属于公安学,但仍具有某些法学的特性”,似乎能够更好地解决争议、息纷止争,也更能体现侦查学学科独有的特性.正因如此,它能够为侦查主体的改革等一系列问题提供思路,使其朝着科学化和法治化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177.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公安工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治安管理执法工作变化最大,这里既有与时俱进的巨大的变化,又有恒久不变的永恒信念。本文从笔者亲身经历着手,重点论述治安管理执法执法理念、执法条件和执法依据的巨大进步,以及恒久不变的永恒信念公安民警全心全意服务人民群众的作风。  相似文献   
178.
因为生命教育的目标符合公安工作的理念,生命教育能推动公安院校大学生人生观、职业信仰和忠诚观的正确形成,能清晰公安院校大学生对未来社会角色的认定,是提升公安院校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所以在公安院校开展生命教育,必要又亟需。公安院校生命教育的核心价值就是使学生在认识和认同生命过程的基础上,领会生死、尊重人伦、弘扬人性、完善人格、反思人生、实现生命意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9.
自改革开放以来,数量庞大的务工人员作为流动人口,进入城市寻找工作。流动人口聚居区作为大部分流动人口在城市的定居方式,在一、二线城市已经出现多年了。流动人口自发组成的非正式组织是自身满足社交需求的重要方式。流动人口非正式组织对于公安机关的治安维持和人口管控具有重要的意义。公安机关应该重视对流动人口非正式组织的监控和管理。  相似文献   
180.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公共行政学得以恢复与重建,并逐渐确立了其应有的学科地位,从而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高等院校公共行政学科学院化,建立了完整的专业教育体系,专业性学术组织蓬勃发展,创办了一批专业学术期刊,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研究范式不断转换,研究方法不断改进,话语体系不断构建等。公共行政学的发展在推动我国行政体制改革、构建服务型政府、转变政府职能、培育公共精神、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没有形成完备的本土化理论体系、研究方法的结构性失衡、公共行政的合法性危机等方面,仍面临较大的挑战。不过,全面深化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逐步提高、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为公共行政学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未来中国公共行政学的发展要立足现实,及时回应和满足社会变革的需要,创新公共行政学的研究范式与方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行政学话语体系和本土化的公共行政学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