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4篇
  免费   230篇
各国政治   148篇
工人农民   55篇
世界政治   23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74篇
法律   455篇
中国共产党   105篇
中国政治   179篇
政治理论   762篇
综合类   44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153篇
  2020年   238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99篇
  2017年   103篇
  2016年   107篇
  2015年   122篇
  2014年   193篇
  2013年   389篇
  2012年   169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老子的哲学思想对当代中国政府治道变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笔者通过分析老子行政哲学与新一届政府改革新思维的内在联系,旨在揭示老子行政哲学从内在价值取向和外部行为选择两个层面与政府改革新思维的契合主线。内在的价值取向就是"无欲—无私—无畏",进而在行为路径上展现为"无为—为不恃—无不为"。它隐含着政府治道变革的前提是政府自身"无欲"状态,政府改革必须进行无私的顶层设计,推进改革必须具有"无畏"的精神。落实到政府改革层面,必须在行为取向上以"无为、为不恃、无不为"为路径,实现有限政府、效能政府和人民满意的现代政府目标。要想取得改革的成功,需要借鉴老子行政哲学的昭示,强化政府改革的价值与行为逻辑的内在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2.
《刑法修正案》(八)将"恶意欠薪"入罪,并最终定名为"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体现了刑法在社会管理上的创新。这就使得入罪前有着极大争议的"恶意欠薪"在入罪后成为运用刑事手段介入民事纠纷的大胆尝试,也使得"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成为运用刑事手段"一劳永逸"地解决社会问题的大胆探索。在正确理解及适用"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同时,综合多种手段共同解决"欠薪"的社会问题才是真正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3.
信息化治理兴起于欧洲,是现代社会治理的重要创新手段之一.本文在借鉴国外信息化治理理论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积极动员各种有生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创新信息化治理主体、完善信息化治理手段的应用范围、提高信息化治理效率、创新信息化治理机制等建议,以期对我国信息化治理创新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4.
全球治理的产生基于全球化、全球问题以及国际社会新兴力量的崛起。全球治理的概念一直都没有统一和明确,不同专业和领域的机构、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这一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国际法与全球治理的目标是一致的,其本身应当是实现全球治理的一种重要方法或是途径。全球治理和国际法的共同基础是国家主权,二者的发展都与解决国际问题包括全球化问题密切相关,全球治理的主体、对象和范围、实现方式和途径等基本问题都可以从国际法的发展中得到更多的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75.
涉诉信访在当下中国俨然已经成为关涉政治大局、社会稳定和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被广泛地视为一种严峻的社会危机而予以问题化,并因此成为全社会的攻关对象。但是,直观地将涉诉信访问题看作主要是司法部门自身问题产物的观点是不周延的,也不利于寻求有效的对策以应对之。对涉诉信访问题的成因应采取系统论的分析进路,在立法、行政、司法三大国家机构系统化处理社会纠纷流程的实证分析中去发现涉诉信访问题的真相:信访问题不过是弱势群体民生困境的制度性反射。因此,应以制度创新和综合治理应对涉诉信访问题。  相似文献   
176.
发展现代义工组织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用法律的视角剖析台湾地区义工组织的发展特点和模式,提出在制度和组织运作方面应借鉴和学习台湾地区义工组织的先进经验,以期进一步完善大陆义工组织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77.
地域性犯罪具有聚合纽带上的地缘性、犯罪手法上的稳定性、作案动机上的侵财性和案件侦破上的困难性等特点,是社会转型特定历史条件下团伙犯罪的新动向。防控地域性犯罪,必须坚持多管齐下,多策并举,建立联动协作机制,加强技防建设和信息研判工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群防群治,走综合治理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8.
强大的“权力性政治”和孱弱的“权利性公民”并存,导致地方政府与公众“双向互动”方面存在不足,束缚着地方公共关系的良序发展。地方政府在治理过程中应积极转变自身角色定位,从价值转换、理念提升、渠道拓宽和形象塑造等方面强化公共关系互动,为地方治理创造和谐的社会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79.
Recent developments in German corporate governanc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paper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the German corporate governance system. We review the governance role of large shareholders, creditors, the product market and the supervisory board. We also discuss the importance of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the market in block trades, and the lack of a hostile takeover market. Given that Germany is often referred to as a bank-based economy, we pay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the role of the universal banks (Hausbanken). We show that the German system is characterised by a market for partial corporate control, large shareholders and bank/creditor monitoring, a two-tier (management and supervisory) board with co-determination between shareholders and employees on the supervisory board, a disciplinary product–market,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regulation largely based on EU directives but with deep roots in the German codes and legal doctrine. Another important feature of the German system is its corporate governance efficiency criterion which is focused on the maximisation of stakeholder value rather than shareholder value. However, the German corporate governance system has experienced many important changes over the last decade. Firs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wnership or control concentration and profitability has changed over time. Second, the pay-for-performance relation is influenced by large shareholder control: in firms with controlling blockholders and when a universal bank is simultaneously an equity- and debtholder, the pay-for-performance relation is lower than in widely held firms or blockholder-controlled firms. Third, since 1995 several major regulatory initiatives (including voluntary codes) have increased transparency and accountability.  相似文献   
180.
建设资金短缺、物品属性多样和治理主体多元,使农村基础设施的多中心治理成为可能和必要;其治理效果受行政体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相关激励机制等方面的影响。在当前制度背景下,要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多中心治理,不但需要明确各主体的职责、建立多元的筹资模式,还要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治理的表达和供给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