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10篇
世界政治   15篇
外交国际关系   9篇
法律   34篇
中国共产党   49篇
中国政治   96篇
政治理论   20篇
综合类   1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正以下三种关于劳动者报酬占比下降原因颇具代表性:第一,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此种观点认为我国劳动人口众多,造成劳动力市场长期供大于求,这是导致我国劳动者报酬偏低的主要原因,政府无需对此进行干预。但是,这种观点不能解释为什么近年来在我国劳动力供给相对减少的情况  相似文献   
52.
正罕见的低温加上取暖成本上升,许多韩国人想方设法不耗电取暖,在家中支起帐篷。据《联合早报》报道,近期韩国的气温持续下降,"室内帐篷"的销售量剧增,各大购物网纷纷缺货。一对新婚夫妇说,室内温度大约是19℃,帐篷内是23℃,保暖效果明显。由于支起了防寒帐篷,该对夫妇至今没有使用暖气。"帐篷才4万韩元(约合人民币230.2元),非常划算。"这对夫妇说。  相似文献   
53.
李超 《探索》2012,(1):84-90
在"包容性增长"的理论框架下,重读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文献,"按劳分配"的内涵又可以得到新的比较准确的定位。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劳分配"中的"劳"是"非市场性"的劳动,"按劳分配"中的分配主体是劳动者,而不是资本,劳动者具有主体性的特征,在社会主义阶段,实践"按劳分配"具有复杂性。近30年来,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系统中的占比持续下降,主要原因是:工资并不是由劳动者的贡献而主要是由社会供求关系决定的;而社会制度是影响供求力量的重要因素,因而收入差距是一定分配制度的产物。模型发现:在包容性增长理论的指引下,应最大化"按劳分配",同时最小化"按资分配"。  相似文献   
54.
马启智 《中国人大》2009,(13):19-20
如何看待当前财政收入增幅下降和金融危机、经济危机之间的比例关系问题?我认为,当前财政收入的下降,是一种合理的现象,不必过于忧虑,经济缓过劲来了,问题就可以解决。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不宜过分地追求财政收入的高增长,从而实质上损害我国生产力的发展,最终导致经济衰退和财政收入下降的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55.
受人民币升值、资源性产品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运费上涨等因素的影响,2007年下半年以后沿海的大批出口企业陷入生存困境。到2008年以后,源自美国的金融风暴波及全球,国际市场上的需求下降、订货减少及因此导致的经销商拖欠款项等现象也一再发生,对沿海出口型企业造成新的影响。受成本上升与需求下降的双重约束,传统的出口企业正在面对艰难的选择。  相似文献   
56.
新中国成立后,乌兰夫的主要工作在内蒙古,同时兼任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他十分重视草原的卫生防疫工作。当时内蒙古疫病流行,人口下降,疫病威胁着蒙古民族的生存。  相似文献   
57.
何伟 《工友》2010,(8):38-39
随着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员工面对逐渐增加的工作压力,容易出现挫折感、丧失信心等不良心理状态。而员工心理困扰会导致效率和服务质量下降,进而影响组织绩效,损害企业形象。如何为员工减压疏导,调整心态,成为众多企业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关心员工的心理健康,采取有效手段解决员工心理问题,这不仅关系到和谐企业的建设,也是摆在企业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58.
《学习与实践》2009,(1):19-23
2008年中国经济经受了近几年最为严峻的挑战和重大考验,但国际经济不利因素和严重自然灾害并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我们特别应该注意,由于我国经济总量规模已经较为庞大。一旦经济增长出现失速,重新启动将会十分艰巨,因此积极落实“一保一控”方针尤为重要。当前,为做到保持经济较快增长与控制通货膨胀之间的合理平衡,要兼顾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既要保持宏观调控的灵海性,及时解决短期问题,防止经济出现大起大落;又要着眼于长期问题。通过深化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实现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59.
60.
应对金融危机冲击 切实提高“四个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金融危机带来的新挑战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加剧,中国汽车市场销售增速减缓,利润下降,现金流明显减少,企业深感经济冬天的寒流。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职工中也普遍存在着“看不清危机影响深度、吃不准危机持续时间、把不住危机应对措施”的“三不”思想和“怕减产、怕减薪、怕减员”的“三怕”顾虑,部分职工甚至出现了严重焦虑、担忧甚至埋怨的情绪。2008年12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