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9篇
世界政治   23篇
外交国际关系   29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14篇
中国政治   24篇
政治理论   11篇
综合类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尽管近些年学界内外对国际失序颇有兴趣,但对国际失序概念仍然没有达成一致.国际失序是有序的国际行为、规则和规范的毁坏,从而在国际事务中产生一种不稳定和不可预测的状况,这一分析性概念将国际失序的不同含义及其普遍影响,以及不稳定性、不可预测性等特质结合在一起.一个更加清晰、更加准确的国际失序概念对国际失序研究大有裨益,它展现...  相似文献   
72.
由于经济全球化、多元国际行为体和复合相互依赖关系的合力作用,目前的世界正处于向世界秩序转换的历史过程中。非政府国际组织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仅扮演着国际合作平台和全球伦理价值“供给者”的角色,还是实现国际关系民主化和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力量中坚。面对与非政府国际组织互动增多的客观现实,中国应作出正确的外交抉择,以更好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73.
英国《经济学家》最近推出的“2008世界展望”报告中,称2008年将是全球政治、经济“脱美入中”的第一年,即从“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转变为“中国主导的世界秩序”的元年。这份展望报告说,2008年,中国将会超过德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出口国,进口也会上升至仅次于美国的第二位,宽带用户超过美国,从而成为主导全球电子商务的国家,甚至北京奥运会上收获奖牌总数亦有望成为第一。  相似文献   
74.
由于反恐和对伊拉克军事占领牵制了美国的资源和精力,削弱了美国的政治和军事同盟,甚至大大弱化了美国内部的凝聚力,以及美国权势的长远结构性羸弱,美国在"9·11"事件后一度拥有的道义优势和国际权势发生逆转,面临严峻挑战.同时,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平发展,将在一定程度上规定国际政治文化及对外战略文化的方向,由此影响和参与塑造世界秩序方向.  相似文献   
75.
张广生 《新东方》2005,(3):19-22
战略的选择不仅需要因果性的思维,同时需要世界观的前提。今天人们谈论国际格局和未来世界秩序的前景时,越来越把自己的目光集中于中国。在承认其不可逆转的崛起态势的同时,人们更关注的是中国未来的战略选择:中国的崛起带来的将会是和平还是暴力?中国未来的战略选择当然不能脱离中国自身所处的客观战略环境,但人们同时也关心一个有悠久文明传统的大国到底会有何种独特的战略思维和战略意志,这样的战略意志和思维必然既来自其悠久的思维传统,又来自这个国家的文明对西方世界冲击的  相似文献   
76.
从全球化视野看,晚清以来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全球化战略经历了从1949-1979年的"独立自主与避免全球化陷阱时期",1980年-2001年的"主动参与的全球化时期",2002年之后尤其是十八大之后"积极引领的全球化战略时期"。新中国的70年实际上是全球化战略与思想不断深化的70年,中国在融入全球化的进程中推动了制度创新与经济增长,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近年来中国提出了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遵循公平正义原则、天下主义与社会主义原则、社会责任与利益共同体原则,树立新的国际合作和国际援助理念,从而构建一种崭新的全球经济、政治和文化秩序和全球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77.
冷战后兴起的多边主义研究在经历了一个研究活跃期后就形成了制度主义和原则导向的二元分野,其中制度主义理论的繁荣迅速掩盖了其他分支的声音,并使多边主义研究本身都趋于沉寂.多边主义并非新事物,20世纪以来始终是与世界政治经济危机和秩序重建相伴相生的,危机破坏了旧的共识和世界秩序,秩序重建要基于新的共识,而多边主义的本质就是协商一致、达成共识.共识可能表现为具体的制度,也可能仅仅是模糊的原则.特朗普执政的四年间,美国背弃多边主义维持合作的前提,严重破坏了二战后国际关系和世界秩序的共识.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加剧的世界政治分裂危机后,国际社会寻求合作正在缓慢复苏.从拜登政府的相关主张来看,"伙伴关系"和气候议题是新特征,但是追求协商一致和达成共识的本质未变,因此多边主义仍将是重建世界秩序的基础.  相似文献   
78.
冷战后世界秩序的变化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冷战结束后,世界秩序发生重大变化。新的世界大战打不起来,但是,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持续不断,国际恐怖主义成为新的安全威胁,美国的新干涉主义政策成为新的战争形式。两大意识形态对抗支配国际关系的时代已经结束,国家利益重新置于外交政策的首要地位。经济全球化加深了国际相互依存关系,扩大了寻求共同利益和国际合作的基础,也加剧了国际竞争和冲突。世界格局多极化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在多极均衡基础上构建世界新秩序是现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79.
现存世界秩序向何处去?现阶段的全球化向何处去?这是当今世界,也是金砖合作面对的两大根本挑战。金砖合作能否在维持世界秩序、创造新的世界秩序上发挥关键作用?金砖合作能否矫正全球化、创造有意义的"新发展"?本文提出了一些战略建议:金砖合作应该就世界秩序和全球化议题举行高峰会议,以超越目前的"务实合作"。在经济和金融上,金砖的"新发展银行"和"应急储备安排"等正在建设和运行的新兴国际金融(发展融资)机构要成为以"新发展"为目标进行全球经济治理的实验。在和平与安全上,金砖合作也要进一步制度化,成为以世界和平为目标的全球安全治理实验——全球协调。  相似文献   
80.
中国的世界秩序观是一种以"共同发展"为核心的发展型世界秩序观。"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中国发展型世界秩序观的现实产物,从价值追求、互动模式、秩序目标三个维度充分展现出中国引导世界秩序变革的"中国方案"。同时,作为脱生于中国实践的产物,发展型世界秩序观要为世界所接受,需要中国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实践基点,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探索其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