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1篇
外交国际关系   7篇
法律   69篇
中国共产党   31篇
中国政治   59篇
政治理论   23篇
综合类   2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中世纪的欧洲是暴力和嗜血的,在这个野蛮的时期,残酷的刑讯方法足以让被刑讯者的身心受到巨大的伤害。很多刑讯方法是泯灭人性,甚至是极度变态的,它们无情地摧残着人们的身体,目的是弄清同案犯姓名、逼取被告人口供和获得证言。中世纪的法学家们也同样认为通过刑讯所获取的口供是缺乏自愿性的,因此制定了一系列比较人性化的刑讯程序,但这些刑讯程序并不能改善被刑讯者的处境或者避免他们做出违心的供述,反而会起到相反的效果,让被刑讯者遭受更大的痛苦和折磨。  相似文献   
72.
中世纪西欧的犹太妇女》一书向国内读者展现了中世纪犹太妇女在西欧生活的画面。作者以中世纪西欧犹太妇女地位为中心统领全书的研究和写作,厘清了学界的一些模糊认识,该书不仅拓展了中国犹太学研究的领域,而且资料丰富,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相似文献   
73.
妇女地位是一个国家或时代文明程度的标志。总的来说,在中世纪前半期,英国妇女无论在理论上、生活中还是法律上都处于卑微的地位,相对于盎格鲁撒克逊时期有了明显的下降,但16世纪的经济发展和宗教改革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妇女尤其是妻子在精神上和家庭生活中的地位,不过仍然没有改变其在经济、社会中的法律地位,妻子在家庭生活中地位的上升并没有经济基础和法律支撑。  相似文献   
74.
<正>谈到科学,人们自然而然要追溯它的起源。学术界一般把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即近代科学的源头定在古希腊,特别是其自然哲学传统、或理论传统、或理性精神。此外,还有当时的工匠传统或实践传统——这种传统在中世纪后期和文艺复兴时期进化为实验传统或实证精神。这是近代科学的两个主要的源头。对此,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和思想家爱因斯坦具有远见卓识:"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那就是:希腊哲学家发明形式逻辑  相似文献   
75.
人们在谈到中世纪时往往称其为“黑暗的中世纪”,这实际上低估了中世纪这段历史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比如在中世纪政治思想中就蕴涵着深厚的宪政传统。中世纪宪政传统主要体现在王权既要受到源自神圣权力的制约,又要受到源自世俗权力的限制。中世纪宪政观的主要缺陷在于除非人们诉诸暴力手段,否则并不能对权力进行有效的规约。中世纪宪政观要向现代宪政观进行转型,既要强调建立一个“有限政府”,又要强调建立一个“有效政府”。  相似文献   
76.
怪兽饰虽然古已有之,但在中世纪的西欧发展到巅峰,中世纪建筑特别是哥特式建筑中大量使用怪兽饰。它主要有建筑排水、宗教教育、驱邪等三个功能,它是神圣与世俗、严肃与嬉戏、威严与滑稽的综合,是雕刻工匠们艺术破格的特区,提供给他们丰富的创造和自由的想象空间。  相似文献   
77.
商法的起源问题是商法理论的基础问题。关于商法的起源有多种学说,但独立的商法起源于中世纪中世纪城市的兴起、商人阶层的产生及力量的壮大是商法产生的必要条件。打破传统、勇于创新,扶持商人阶层是研究商法的起源对振兴我国商法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8.
德里苏丹国时期印度奴隶因穆斯林政权的建立呈现出不同的特色.连年的战乱及伊斯兰教与印度本土宗教的冲突使奴隶的数量急剧增长,奴隶来源亦更加多元和广泛.这一时期印度奴隶的地位较历史上其他时期有所改善,奴隶的身份和地位呈现出朝向特权阶级的向上的"流动性".伊斯兰教所宣扬的平等思想和苏非圣人们的说教为这种"流动"提供了理论上的可能,以战争为主题的时代背景为这种"流动"提供了实践的机会,初来乍到的穆斯林统治者在印度次大陆立足未稳的客观现实,以及对当地宗教、文化及自然环境所表现出来的"水土不服"为这种"流动"提供了实现的可能.在穆斯林政权建立之后,一部分精英奴隶由于表现出色,被主人解除了奴隶身份,在政治地位上显现出明显的优越性,他们跻身统治阶级,成为封建贵族,极个别奴隶还成功问鼎权力的顶端.一部分奴隶为满足穆斯林宫廷需要,变身为手工业者或艺人,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不过这一时期绝大多数奴隶的地位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他们虽然皈依了伊斯兰教,摆脱了印度社会的种姓压迫,实现了身份的转变,但依然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依然是被压迫、被剥削的对象.  相似文献   
79.
吕燕飞 《法制与社会》2010,(24):275-276
本文试梳理政治现实主义历史渊源:亚里士多德思想孕育了政治现实主义的最初因子,希腊化和罗马帝国时期是政治现实主义的酝酿时期,中世纪后期是政治现实主义的初步形成,马基亚维利思想的出现标志着政治现实主义的正式形成。  相似文献   
80.
中世纪的根本文化特征在于基督教的思想统治,教会的统治带来了对人的主体独立性、自由、理性的压制.随着教士的昏庸性的暴露,以及教会对民众在经济上的掠夺,到中世纪的后期,教会的统治己陷入合法性危机.随着一种精神控制特征文化的衰落,新的资产阶级文化成长起来.逻辑过程是:经济的发展--新阶级的形成--对教会精神控制的反抗--寻求新的精神生活(包括向古代寻求)--形成新的文化.早期资本主义文化的主要元素是:市场化机制下的自由、感性生活的放纵、理性化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