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2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40篇
世界政治   33篇
外交国际关系   254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24篇
中国政治   36篇
政治理论   17篇
综合类   1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61.
2002年以来中俄关系继续健康稳步发展,双方分别通过了两国于2001年7月16日签署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为中俄关系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两国经贸合作也取得重大进展,在科技、文化和医疗等领域的交流不断扩大;在国际事务中的协作日益加深,成为地区乃至全球稳定的重要因素。但同时两国关系发展进程中还存在某些消极因素,特别是在俄国内所谓“中国威胁论”还有一定市场,人为地阻碍了两国关系的发展,甚至影响到俄高层对华决策。本文所介绍的资料信息主要是2002年以来俄当局对华关系的一系列重要文件、决议及其著名人士的言论。  相似文献   
62.
《西伯利亚研究》2009,(1):96-96
11月3日俄政府支持俄石油出口,从本月初开始将石油出口关税调至每吨287美元,比此前减少85美元. 11月7日俄总统助理指出卢布不会贬值,年通货膨胀率不会超过14%.  相似文献   
63.
继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国情调研课题组2007年8~10月第一次在我国部分地区进行题为“中国人眼中的俄罗斯”的问卷调查之后,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民众的国际观”国情调查课题组成部分之一,2008年10-11月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国情调研课题组就当前重要的国际问题和俄罗斯问题对我国部分地区民众再次进行了问卷调查。与第一次国情调查一样,本次调查也得到了接受调查者的积极响应,  相似文献   
64.
俄罗斯远东地区与中国关系的制约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顺利发展的中俄关系中,俄罗斯远东是一个很不协调的地区.在这一地区存在着许多制约中俄关系的因素.这些因素产生的原因很复杂,既有浅层次的内外部现实原因,也有深层次的历史社会文化心理原因.深入地分析这些原因,对探索消除这些因素的对策、推动中俄关系的发展很有裨益.  相似文献   
65.
俄罗斯2002年3月开始实施的远东纲要为我国发展同远东地区的经贸合作提供了前提条件。纲要实施两年以来,远东各联邦主体纷纷制定发展战略和采取措施,加速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并在大力发展对外关系时,把发展同中国东北边境地区经贸合作列为优先发展方向。这促使该地区与中国北方省份的区域合作出现飞速发展的可喜局面。  相似文献   
66.
中俄边界问题是两国关系中极为敏感的问题,也是两国关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两国交往的300年里,边界变化之大、影响之深远都是十分罕见的。本文旨在探讨导致边界变化的根源,阐述对于两国边界史的看法。2004年10月14日边界历史遗留问题的彻底解决,对两国关系发展具有突破性的意义,也为中俄关系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边界问题的解决是两国既尊重历史和现实,又考虑对方利益和关切,既以国际法和通行惯例为依据,又充分照顾实际可能,互谅互让、互相妥协的成就。  相似文献   
67.
余静静 《世纪桥》2006,(6):13-14
1月14日,俄罗斯外交部长伊万诺夫在出席上海合作组织驻北京秘书处成立仪式和非例行外长会议期间与中国外交部长李肇星进行会晤(北京)。  相似文献   
68.
2002年12月,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和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聚首北京,就中俄两国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达成广泛、重要的共识。两国元首签署了《中俄联合声明》,并出席了两国间有关合作协议的签字仪式。中俄两国首脑高级会晤确定了两国关系今后的发展方向,标志着中俄关系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69.
70.
《新东方》2016,(3)
在经济金融全球深化、国际资本频繁大规模流动,以及中国经济迅速崛起和人民币国际化等宏观背景下,2014年中俄签署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是中国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开放外交与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国际战略相对接和融合的重要举措。中俄货币互换不仅能促进双边经济贸易合作深化、提高共同抵御经济危机的信心和能力、稳定金融市场、降低汇率风险,而且有利于中国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及提高国际地位与实力。中国在未来签署货币互换协议时应注意提高货币互换的灵活性和创新性,注意并管理货币互换协议存在的风险,关注和提高政策沟通的必要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