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9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31篇
工人农民   19篇
世界政治   28篇
外交国际关系   87篇
法律   294篇
中国共产党   1063篇
中国政治   1235篇
政治理论   273篇
综合类   388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155篇
  2022年   125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111篇
  2014年   518篇
  2013年   235篇
  2012年   288篇
  2011年   253篇
  2010年   231篇
  2009年   234篇
  2008年   237篇
  2007年   176篇
  2006年   156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刘东超 《学习月刊》2014,(19):21-22
从治国理政的角度来考察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是我党的传统。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这一传统,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将其发扬光大。第一,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弘扬及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努力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国家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文化治理,价值观建设是文化治理的基础层面之一,文化软实力建设则是文化治理的关键内容。  相似文献   
182.
刘奇葆 《党建》2014,(4):10-13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中央政治局围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进行集体学习。中办下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有力部署,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相似文献   
183.
刘鹗业 《民主》2014,(9):42-45
<正>与邹韬奋在一起的日日夜夜徐伯昕,江苏武进人,生于1905年;邹韬奋,江西余姚人,生于1898年。两人均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奋身于新文化运动。徐伯昕20多岁即在中华职业教育社机关刊物《生活》工作。1926年,《生活》由邹韬奋接办。邹韬奋负责编辑,徐伯昕与他合作,负责发行工作。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大举进兵东北,  相似文献   
184.
<正>"关于对中华老字号‘浦楼酱醋’原地适当保存的建议,针对性和实践性很强,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彰显城市历史文化底蕴,高品位建设好运河文化长廊。"在淮安市政协今年的全会上,市政府主要领导现场听取大会发言时,对委员们的发言充分肯定。会议期间,市政协  相似文献   
185.
薛涛诗词语言的联想意义作为薛涛诗词文本信息的一部分是需要在译作中传递的。文章以英国著名语言学家利奇(Gerfrey Leech)对意义的分类为指导,围绕词汇的联想意义对薛涛诗词的两个英译本进行对比和分析,并进一步得出结论:诗词译者应着重理解与表达原诗词汇的联想意义,因为对联想意义理解与表达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诗词译文的表达效果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86.
北京盲校孩子们朗朗的古诗颂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部主任方明充满深情的诗朗诵《爱让我们永远在一起》、大提琴家朱亦兵悠扬的琴声次第回响在初春的国家大剧院。3月13日,"爱之声"盲人有声读物古典诗词专辑在北京首发。中国残联副主席、中国盲人协会主席李志军,中国残联理事、中国盲人协会副主席李伟洪,残疾学生和志愿者代表,以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出席首发仪式。  相似文献   
187.
正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中国这一地域上,生活于斯的各时代、各地域、各民族的人群,其历史文化与社会生活复杂多样、丰富多彩。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各族群、各文化与宗教,在这里不断碰撞冲突,交叉整合,多样统一,和而不同,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与中华文化。从上古先民至今,中华文化虽历经曲折变化,不断改易,然顽强地一以贯之地延续了下来,没有被外来文化的冲击所中断,成为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观。在人类文明史上,尚没有任何一个文明具有如此的柔韧性、连续性。中国文化逐渐形成了内在自我的独特  相似文献   
188.
杨凤城 《前线》2014,(8):56-57
<正>怎样对待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执政历程中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学习我们的历史遗产"的任务,要求从孔夫子到孙中山,"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给以批判的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1940年1月,毛泽东又在著名的《新民主主义论》中进一步提出:"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此后,"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成为中国共产党对待传统文化的为人熟知的基本立场。改革开放后尤其进入九十年代后,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涌起,随着对外开放的全方位拓展,随着社会利益格局和人们价值观选择的多样化发展,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越来越受到执政党和民众的重视。进入新世纪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推进,随着国际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不断深  相似文献   
189.
开国元帅朱德戎马一生,90岁高龄时,仍腰身不萎,肩背不驼,依然精力旺盛,思维敏捷,是人们公认的高寿之人。朱德高寿,与他良好的个人修养和几十年如一日持之以恒的体育锻炼分不开,当然与他喜欢诗词书法、养气调息也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90.
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2013年12月19日在台北举行。这是该研讨会自2002年创办以来,首次移师宝岛台湾。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叶圣陶研究会会长严隽琪和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出席,并分别致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