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991篇
  免费   573篇
  国内免费   274篇
各国政治   1617篇
工人农民   1426篇
世界政治   5160篇
外交国际关系   5855篇
法律   20167篇
中国共产党   37070篇
中国政治   50434篇
政治理论   10588篇
综合类   12521篇
  2024年   173篇
  2023年   1320篇
  2022年   1216篇
  2021年   1262篇
  2020年   1693篇
  2019年   792篇
  2018年   587篇
  2017年   761篇
  2016年   1495篇
  2015年   2620篇
  2014年   9590篇
  2013年   9769篇
  2012年   11040篇
  2011年   10955篇
  2010年   9526篇
  2009年   10137篇
  2008年   11587篇
  2007年   7374篇
  2006年   7680篇
  2005年   7836篇
  2004年   5680篇
  2003年   8069篇
  2002年   9032篇
  2001年   6859篇
  2000年   5934篇
  1999年   498篇
  1998年   416篇
  1997年   282篇
  1996年   205篇
  1995年   104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82篇
  1992年   103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娄勤俭 《群众》2020,(6):4-6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指挥,先后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指导推动全国疫情防控工作有力有序展开。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北武汉,考察疫情防控工作并发表重要讲话,极大地温暖了人心、增强了信心、凝聚了民心,给武汉、给湖北、给全国人民巨大鼓舞。我们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切实做好我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122.
欧亚经济联盟作为新型区域经济一体化机制已经客观存在,并对中国及欧亚周边地区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运行五年来,欧亚经济联盟并未实现大的发展,但也未半途夭折。文章通过分析欧亚经济联盟理论基础和运行实践得出:欧亚经济联盟是欧亚地区自身特点与欧洲一体化先进经验的结合体,组建其的重要经济动因是在长期低油价情况下,能够共同拓展经济发展空间,解决本国宏观经济增长乏力的困境。以欧亚经济联盟为机制载体的欧亚一体化更是俄罗斯强国战略下的"引领式一体化",是俄罗斯面对东西方地缘政治经济压力,为拉紧周边中小国家而推行的"维系式一体化",也是俄罗斯周边中小国家的"追随式一体化"。欧亚经济联盟在中短期内将继续保持低速前进,从商品共同市场逐步向能源共同市场迈进;从长期看,其一体化发展水平将低于欧盟,但高于东盟和南方共同市场,国际影响力将大于独联体。因此,在百年未有大变局中,面对新生的欧亚经济联盟,中国在欧亚战略选择中应充分认识到:首先,在与发达经济体实现"良性脱钩"的过程中,欧亚经济联盟是可以争取的支持力量,而在处理与其他新兴经济体,尤其与欧亚新兴经济体的关系时,欧亚经济联盟及其主导国俄罗斯是需要战略协作的对象;其次,与对美关系不同,俄罗斯则是中国最重要的战略伙伴,中俄关系是中国大国外交的"压舱石"。中俄关系始终是推动"一带一盟"对接合作,营造良好周边环境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123.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是我们党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把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深刻揭示了"中国之治"的制度密码.  相似文献   
124.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上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新时代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它郑重宣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是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力量之源。全会在政治上、战略上、全局上系统回答了"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一重大政治问题,开创性地提出了"三步走"的总体目标和必须坚持贯彻的总体要求,擘画了新时代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宏伟蓝图。全会首次提出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在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突出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强调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制度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坚固基石,坚定制度自信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障。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要求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从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出发坚持和完善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的制度体系,由此开启了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建设的新征程。  相似文献   
125.
黄宁生 《党建》2021,(2):17-19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新形势下统战工作,必须掌握规律、坚持原则、讲究方法,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党的十九大以来,广东统战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相似文献   
126.
美国智库对中国参与北极事务保持密切关注,并持续影响美国对华北极决策.以代表性的从事北极问题研究的美国智库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其有关中国参与北极事务的相关研究成果,梳理分析其观点倾向、研究重点、代表学者等内容,可以发现,上述智库有关中国参与北极事务研究的关注议题和研究人员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相关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其研究观点和对策建议对美国北极决策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7.
《理论与当代》2006,(3):12-13
要实现自主创新,我们应该做些什么?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在“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第六单元主题报告会上阐述了这个问题。他指出,由于科技全球化的速度加快,自主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决定性的因素,促进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的基本战略。 刘燕华指出,当前我们应该重点关注以下八点:  相似文献   
128.
诚信,为政之枢要,政治文明之标志,和谐社会之基石。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将“诚信”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新的重要论断。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政权也好,一个政党也好,其前途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执政者只有取信于民,民众才会接受其理想教化,服从其指挥领导;才能团结一心,具有凝聚力和战斗力。否则,诚信这一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道德底线一旦被突破,其后果将不堪设想。在新的时代背景…  相似文献   
129.
一把炒麦     
冉咏梅 《党课》2006,(2):86-87
那时的农村还很穷,大家每天在生产队长的吆喝下,干一样的活、分一样的粮食、吃一样的饭。但谁家也填不饱肚子。  相似文献   
130.
许蓉 《群众》2006,(2):59-59
中国社会正处在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过程中,很多富有民族特色的经典艺术形式该如何在传统和现代之间找到自己的定位?考察作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中国昆曲当前的演出状况,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经典艺术在“展示传统”与“感召现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