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0篇
  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44篇
世界政治   32篇
外交国际关系   57篇
法律   15篇
中国共产党   106篇
中国政治   108篇
政治理论   16篇
综合类   1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41.
戴安林 《湘潮》2015,(3):68-72
从1919年3月17日至1920年12月15日不到二年的时间里,一共有20批大约1600多中国青年学生赴法国勤工俭学,其中湖南籍的有300多人。本文试就蔡和森在赴法勤工俭学期间为中国共产党创建所作的重要贡献做一番认真的探讨和研究。一、蔡和森在赴法勤工俭学期间认真学习和积极宣传马列主义,批判无政府主义错误思潮,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在思想上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42.
张兵 《湘潮》2014,(8):44-46
周恩来曾形象地称外交官为“文装解放军”,这揭示了外交官们为保卫祖国而着西装进行工作的特质。前外交部长李肇星曾用诗形象地为新中国外交官画像:“胜过羊羔跪乳,鸟鸦反哺,像战士匍匐在阵前,卫护母亲的尊严。”  相似文献   
343.
在新中国建立前夕,美国一度对新政权表现出种种“友善”,据新书《共和国从这里起步》中说,此时“中共主张另起‘炉灶’引起了中美间冲突,而朝鲜战争爆发则让中美彻底走向对立”。  相似文献   
344.
《福建党史月刊》2014,(15):39-39
正1916年,中法两国人士在巴黎发起华法教育会,倡导赴法勤工俭学。1919年至1920年,前后有20批约2000名学生赴法。在法国,学生们见识了什么是真正的资本主义血汗工厂。王若飞每天早晨5点起床,晚上9点半之后睡觉,每天在炼钢厂工作8个小时,挤出两小时看书。李立三在雷诺汽车厂一天工作13个小时,搬运沉重的铁块制造铁模具。陈毅回忆,每次到市场去割肉买菜,看着自己的血汗钱不住往外掏,内心只觉得痛。聂荣臻  相似文献   
345.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英国对中国国内可能出现的内战实行了“不干涉”政策。1948年下半年,英国政府看清了局势,放弃国民党政府,提出了“门内留一只脚”的对华政策。当国共两党胜负大局已定,新中国即将诞生之时,英国又多次表达了承认新中国的意向。  相似文献   
346.
2003年2月,是张若名女士诞辰一百零一周年.回顾其一生的奋斗,无论是对我国妇女解放运动,还是对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传播,亦或是对中法文化的交流,她都曾做出过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47.
高峰 《党史纵横》2009,(2):24-25
美国因素是台湾问题的关键,而其中最核心的又是美国对台军售问题,它一直困扰着中美两国关系的良好发展。自1949年国民党政府败退台湾后近60年来,美国从来部没有中断过对台湾的武器供应,中间稍有变化也仅是从过去的“赠予”转为后来的“出售”。资料显示,在中美建交前的1950年至1978年28年间,美国政府平均每年赠予、出售台湾武器装备和其它军事援助达1亿美元左右。  相似文献   
348.
在中美建交30周年前夕,84岁高龄的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在接受中国记者采访时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的生日是10月1日.和中国国庆节是一天.所以邓小平和其他中国领导人总是说,我成为中国的朋友简直是命中注定."卡特总统的这份幽默珍贵而温馨.  相似文献   
349.
1990年中新建交前后,正值两国高层领导都在更新换代.不久之前,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第三代领导人刚刚上任,执政32年的新加坡领袖李光耀也将于年底将总理职务转交给吴作栋.  相似文献   
350.
新中国成立后,在外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承认问题上,根据国际法基本原则进行了伟大创新,提出了"逆条件承认"等原则,并根据不同时代条件及时调整外交战略,推动了国际社会对新中国承认与建交的四次高潮,为21世纪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奠定了坚实的国际法基础与国际环境,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