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6篇
世界政治   2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7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116篇
中国政治   25篇
政治理论   12篇
综合类   7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在建构主义国际政治理论中,身份和利益是国家最重要的两大属性,也是影响领导人战略决策的两大最关键依据。毛泽东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前期对中国的身份定位是:中国是一个处于内忧外患之中的国家,国内矛盾始终不曾化解,外在威胁始终没有减弱,中国在冷战大环境中是一个受威胁的弱者。对于中国此时期的利益定位,毛泽东认定的利益是反苏抗美符合中国利益(这一认知在实践上是存在一定偏差的)。受威胁的弱者的身份认知和反苏抗美的利益认知,极大影响了毛泽东的对苏战略决策,决定了后续十余年中苏对抗的关系大走向。  相似文献   
172.
173.
1949年,宋庆龄当选中苏友好协会副会长,后又连任会长,在将近二十多年的工作中,一直致力于中苏友好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在此期间,宋庆龄两次出访苏联、接待苏联代表团及领导人并发表了一系列有关中苏关系的讲话。宋庆龄之所能够出任中苏友好协会领导人并在中苏友好关系的构建中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与党和国家的外交方针有关,另一方面则源于自身与苏联的渊源,更重要的是对孙中山联俄遗愿的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74.
在新中国成立以前,苏联出于在远东战略目标的考虑,在对华政策方面由与美国合作逐步转向倚重与支持中共,与中共积极开展经济关系.此种关系主要体现在苏联对中共在东北及部分华北地区政权的经济技术援助,以及双方在中长铁路产权和开发东北资源方面的矛盾上.双方虽然存在着利益的矛盾和摩擦,但总体上中共与苏联在经济领域的合作和苏联对中共的援助是主导方面.它构成了中苏军事和政治同盟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75.
1969年9月,周恩来总理与苏联部长联席会议主席柯西金在北京成功会晤,中苏关系缓和。蒙古不愿做社会主义国家中最后同中国重新互派大使的国家,积极要求改善中蒙关系。1971年8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蒙特命全权大使许文益向蒙古国大呼啦主席桑布递交了国书,两国关系转入正常发展轨道。不久,“九一三事件”发生了,中蒙关系面临一场特殊的政治考验。  相似文献   
176.
苏联电影中的"中国形象"贯穿于中苏友谊高歌猛进时期,也表现在中苏关系阴霾满天的年代,它随着两国政治关系的变化而变幻。1975年出品的苏联电影《德尔苏·乌扎拉》以及电影中展现的"中国形象",成为中苏政治冲突和军事对抗背景下的重要的文化事件。《德尔苏·乌扎拉》的波折命运是中苏关系特殊年代和"国家间政治"的副产品,也是曾经有着较大程度同质化的两国政治文化的正常现象。  相似文献   
177.
注释体例     
正一一般中文著作注释要求(一)首次引用引用的资料第一次出现在注释中时,一般中文著作的标注次序是:著者姓名(多名著者间用顿号隔开,编者姓名应附"编"字)、文献名、卷册序号、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时间、页码。1.专著吴冷西:《十年论战:1956—1966中苏关系回忆录》(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第13页。梁守德、洪银娴:《国际政治学概论》,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4,第36页。阎学通等:《中国崛起:国际环境评估》,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第168页。[作者三人以上,可略写为××(第一作者)等;出版社名称已包含地名,不必重复注出。]  相似文献   
178.
《人民日报》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对纪念十月革命话语的建构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中国初期,在纪念十月革命的过程中,通过加强中苏两国间的人文交流、发送贺电等形式,传播了纪念十月革命的话语;刊发纪念文章,逐步建构了纪念十月革命的话语.这主要是因为当时国内和国际局势的因素以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9.
刘德喜 《团结》2000,(4):36-38
孙中山与苏联的关系、毛泽东与美国的关系以及国共两党的关系,在二十世纪中国对外关系中占有突出地位。他们之间的联盟或合作、矛盾或斗争,对中国革命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因此,研究和探讨孙中山与苏联的关系、毛泽东与美国的关系以及国共两党的关系,有助于我们了解二十世纪中国革命发展的历史和中华民族解放斗争的历史。  相似文献   
180.
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初在中苏关系史上是从60年代末的全面对抗向80年代中后期的关系正常化的过渡。中苏关系上这种过渡性阶段的出现,既与中苏两国内部政治发展出现的过渡性有关,又与当时的国际局势的过渡性有关。系统地考察这一时期的中苏关系发展过程,分析其背后的原因,是研究中苏关系正常化的一个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