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6篇
世界政治   2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7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117篇
中国政治   25篇
政治理论   12篇
综合类   7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20世纪50年代赫鲁晓夫成为继斯大林之后苏联党和国家的新一代领导人,在他的领导下,中苏两国关系经历了一段非常曲折的过程。1954年10月,赫鲁晓夫亲自率领苏联最高领导集体访华并兑现此前承诺,表示出对中国的重视和礼遇;然而1959年以后,苏联不仅单反方面撕毁中苏多项协议,撤走在华援建专家,甚至两国不断加强边境军备,以致发生珍宝岛流血冲突事件,中苏同盟由亲密无间的兄弟转至关系破裂也不过十载。  相似文献   
182.
1960年代,中苏关系全面恶化。苏共高层中的“鸽派”柯西金曾多次到访中国,与毛泽东、周恩来等数度会晤,其间一些颇有意思的故事和细节,是人们未必完全知晓的——  相似文献   
183.
“揭盖”是毛氏词语。1956年3月17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上说: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揭开了盖子,这是好的,表明斯大林及苏联的种种做法不是没有错误的。(吴冷西《十年论战——1956~1966中苏关系回忆录》,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探其本源.  相似文献   
184.
说到中苏关系,就不能不涉及两位历史人物--毛泽东和斯大林。他们之间的关系,为我们勾勒出中苏两党两国关系的基本脉络。这其中几多友谊,几多矛盾斗争,今天看来很值得人们深思。  相似文献   
185.
1958年,毛泽东和赫鲁晓夫围绕设置“长波电台”问题发生原则分歧,中苏“蜜月”结束。  相似文献   
186.
王标 《世纪风采》2011,(7):32-37
1950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在莫斯科签订,新中国成为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中的一员。谁料,互帮互助的社会主义亲兄弟在短短十年之后,反目成仇。从1961年苏共二十二大开始,中苏关系由恶化走向分裂。1962年的初夏,6万多新疆居民集体逃往苏联,史称“伊塔事件”。  相似文献   
187.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对勃列日涅夫的讲话迅速作出回应并采取相应措施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开始.经济建设成为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中共中央致力于创造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特别是周边环境.这为我国调整对外战略,包括缓和对苏关系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8.
189.
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初在中苏关系史上是从60年代末的全面对抗向80年代中后期的关系正常化的过渡。中苏关系上这种过渡性阶段的出现,既与中苏两国内部政治发展出现的过渡性有关,又与当时的国际局势的过渡性有关。系统地考察这一时期的中苏关系发展过程,分析其背后的原因,是研究中苏关系正常化的一个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190.
上个世纪60年代是中苏关系危机四伏、各方面摩擦和冲突不断的时期,双边关系从1960年7月苏联单方面决定召回全部在华工作的专家开始恶化,到1969年珍宝岛危机爆发,最终走向破裂。中苏双方在沟通方面存在信息不畅、缺乏沟通机制、信息的错误认知和彼此的消极沟通方式等问题,导致信息沟通失灵,这是两国关系恶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