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26篇
工人农民   15篇
世界政治   246篇
外交国际关系   232篇
法律   159篇
中国共产党   506篇
中国政治   767篇
政治理论   210篇
综合类   24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186篇
  2013年   194篇
  2012年   218篇
  2011年   210篇
  2010年   217篇
  2009年   188篇
  2008年   199篇
  2007年   162篇
  2006年   148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鹏辉 《世纪桥》2011,(18):30-30
1971年4月,中国首次邀请美国乒乓球队代表团访华,从而“打开了中美人民友好往来的大门”(周恩来语)。从此,“乒乓外交”名闻遐迩。但是陈毅领导的更早的“围棋外交”却较少为人所知。  相似文献   
132.
作为儒家经典之一,《论语》文本实际上体现出了一种内在的反话语交往的特点。其话语结构中暗含了一种对于以言语为媒介的人类交往行为的压制与消解。我们可以将此概括为交往断裂。这种倾向主要从个体人格、家族关系与社会礼法关系等三个方面体现出来。这种反话语交往的倾向,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和解读传统法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3.
刘意 《党政论坛》2013,(23):47-48
批评和赞扬都是人类交流沟通的重要工具,两者并不是水火不相容的对立物,而是在人与人交往中共同发挥作用的集合体。在目前社会里,批评和赞扬往往相互交织,“三明治”表达(即在批评前,先找出对方的长处赞美一番,然后提出批评,最后再使用一些赞扬的词句)似乎成为人们屡试不鲜的惯用手法。这里我们不妨借用一个经济学概念:效用最大化,以此探索如何发挥批评效用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34.
许丽娅 《友声》2014,(3):4-4
<正>为庆祝中国与刚果(布)建交50周年,由全国友协主办的建交庆祝招待会于6月13日在北京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刚果(布)总统萨苏出席招待会并致辞。全国政协前副主席、中非友协会长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全国友协会长李小林,全国人大外委会主任委员傅莹,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陈建国,来自全国人大、外  相似文献   
135.
徐笑良 《学理论》2014,(6):280-281
思想政治教育交往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和要求。哈贝马斯交往理论强调交往需要主体间平等交流,实现理解。哈贝马斯交往理论给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交往带来很多启示。以其理论为指导,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交往需要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转变交往态度,实现双方地位的平等,也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加贴近生活实际,形式更加多样。  相似文献   
136.
向洪安 《传承》2011,(14):56-57
合作情绪是影响儿童交往合作行为和合作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培养儿童良好的合作情绪有利于帮助儿童更好适应社会,注重和加强儿童合作情绪的培养策略,是促进儿童合作教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7.
刘华清 《湘潮》2011,(7):35-39
对外交往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成立时起,党就十分重视对外交往工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开展对外交往,有力地推动了国际反帝反封建统一战线的建立,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争取了宝贵的国际支持,为党的发展壮大和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38.
网络在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仅是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是他们表达思想和情感的重要场所。网络交往作为新兴的交往方式有着鲜明的特点,但也给大学生带来负面的影响。本文通过对网络交往特点及对大学生不良影响的分析,进一步探讨了如何对大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网络安全教育,以及营造一个健康积极的网络文化和校园文化环境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9.
西方哲学领域的交往理论从隐匿于理性高扬的主体性哲学到敢于承认他者存在、确立交互主体思维,经历了逐渐展开、充实和具体化过程.其间,从唯我论、历史唯物主义、批判主义三种境遇对交往理论的审视,提高了人们认知和评判理性、自我与他者交往关系的能力;以人身体不完满性为依托的交往媒介成为多元主体对话的桥梁,推动了交往理论的主体间性转向.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主体间交往并不必然达成协作的社会目的,相反通过意见互换与沟通包容矛盾冲突、使协作与对抗共存才应为交往的常态和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40.
雷田田 《学理论》2013,(14):361-362
交往、沟通是人类集体活动的基础,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可以说没有交往和沟通,人类早就灭绝了。人们只有在交往、沟通中才能学习和生活,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只能依靠交往和沟通去把握。从交往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结合入手,让人们更多从交往的视角去关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以交往的理念为指导,注重主体间的对话与交流,通过谈话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提高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交往品质和道德水平,共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