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5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33篇
法律   12篇
中国共产党   17篇
中国政治   20篇
政治理论   13篇
综合类   15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
中、俄、蒙三国的油气合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处于石油资源相对贫乏的东亚西太平洋区域,总体石油资源不足;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丰富,蒙古石油矿藏集中在中蒙两国边界地区,这为中、俄、蒙的油气合作提供了可能,并且从蒙古直接穿过进入中国的中俄石油管道是最近、最安全的线路。从未来发展的趋势看,中国可积极利用俄蒙的资源投资与合作,参与输气、输油管道的建设,拓宽和夯实中俄油气合作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22.
2000年后,中朝贸易规模迅速扩大,双方在进出口商品结构、贸易收支、贸易形态以及地区分布等方面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其原因既在于朝鲜经济的恢复、中朝经贸合作加强、中国鼓励企业积极对外投资、两国经济互补性增大等,同时,朝日贸易减少及边境贸易使用人民币结算也是中朝贸易增加的因素。目前中朝贸易仍存在规模过小、结算风险较大等问题,尤其是朝鲜特殊的体制和封闭的环境对双方经贸合作有较大制约。今后两国贸易发展将主要取决于朝鲜经济改革开放的程度以及我国企业对朝投资力度。  相似文献   
23.
东北亚地区是世界上最富有经济活力的地区之一,区内各国地理位置邻近,经济互补性强,相互之间的经济合作和交流也很有效,合作潜力很大。然而,长期以来,东北亚地区都没有形成区域性的合作机制,东北亚的合作仍处于一种非制度性和无组织的不稳定状态。制约东北亚地区合作的最主要障碍来自于地区认同弱,受制于历史恩怨、地缘政治和地区安全形势的影响,东北亚国家在推动地区合作方面受制于公众认同、社会舆论甚至意识形态,经济和社会交流层面的优势始终没有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24.
中国是印度尼西亚最主要的贸易伙伴之一,既是印尼最大的出口目的地,也是印尼第一大进口来源国。而对于中国来说,印尼不是主要的贸易伙伴,只是一个快速增长的新兴市场。从中印尼两国贸易商品结构分析的结论看,印尼可以在农业原材料、食品、燃料、矿物和金属方面加大对中国的出口,而中国可以在制成品方面加大对印尼的出口。两国贸易的互补性指数表明两国在技术条件、要素禀赋、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基本属于垂直型产业间贸易,具有较为广阔的贸易发展空间。当前中国与印尼的贸易正面临着一些障碍与困境:印尼频繁对中国发起贸易救济立案,中国与印尼之间的传统能源贸易也面临不可持续的困境。鉴于以上各种原因,中国企业可以通过投资印尼,来提升两国的经济合作水平。  相似文献   
25.
中非经贸合作前景灿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非贸易额不断增长,经济合作关系不断发展,但同时存在着进出口商品结构不合理、贸易顺逆差差别较大、经贸合作伙伴过于集中等问题。友好的国家关系基础、极大的贸易互补性和巨大的经济合作机会为21世纪中非经贸合作提供了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26.
中国与欧盟的经贸关系:成就、特点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莹 《外交评论》2008,(2):49-58
中欧关系,经贸先行.作为中欧关系核心内容的经贸关系内容丰富,特别是在贸易往来、相互直接投资、金融及经济技术合作等多个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总体来看,中欧经贸关系具有强互补性、非对称性、机制性、复杂性等特点.当前中欧经贸关系中也存在着日趋严重的贸易不平衡、力度不断加大的反倾销以及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之争等问题与障碍.  相似文献   
27.
本文首先从进出口额、进出口增长速度及进出口额占各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几个方面对中国与东盟之间贸易进行分析,发现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互补性日益增强.同时,通过对中国与东盟在自由贸易区之外的第三方市场上的出口相似度指数进行测算,表明中国与东盟出口结构趋同态势越来越显著,意味着中国与东盟在出口上越来越强劲的竞争性.文章对中国与东盟贸易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8.
区域集团是世界贸易组织最惠国待遇的一个最大例外。区域集团由于其本身固有的排他性 ,势必会对多边贸易体制产生一定的冲击。但APEC却通过自己独特的合作机制将这种消极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 ,开创了区域合作的创新之路。本文在对当前主要区域经济组织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 ,着重分析了APEC在制度创新及其与世界贸易体制的关系。接着分析了APEC在新形势下面临的挑战及我国的对策。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际 ,强调区域集团的作用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这将使我国经济在“区域集团”和“多边贸易体制”两个轮子上快速、健康、稳定地发展。  相似文献   
29.
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较低的研发投入和快速的成长长期共存.主流理论无法对这一悖论给出令人满意的解释.依据扩张后的熊彼特经济成长理论,可以看出,模块化的跨产业存在是中国悖论的重要成因.因此,简单地强调制度和组织创新、增加研发投入未必能够推动自主创新取得效果,以技术—组织互补性原理为基础,在不同的产业群之中推动符合各产业群的技术逻辑的组织创新、重塑不同产业群的生产方式,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0.
生存和发展问题是人类自身最基本的问题。本文在探究农业补贴法律制度的源起与发展的基础上,结合农业补贴的国际环境,认为要达到农民生存权与发展权平等,必须探求互补性权利义务和互补性权利义务规则的建立。因此,我们要基于中国国情和国力的考察,构建以生存权和发展权平等为中心,融"绿箱"、"黄箱"、"蓝箱"以及创新性的"白箱"四位一体的农业补贴法律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