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8篇
  免费   7篇
各国政治   33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5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98篇
法律   25篇
中国共产党   57篇
中国政治   102篇
政治理论   22篇
综合类   2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9月9日至23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应邀对伊朗、缅甸、斯里兰卡、斐济进行正式友好访问。这是在国际和地区形势发生复杂深刻变化、我同四国关系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背景下,我国主要领导人对亚太地区的一次重大外交行动,对巩固我国同亚太国家传统友好、增进政治互信、深化互利合作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2.
编后     
《美国研究》2012,(1):160
在本期"专论"中,赵全胜的文章讨论了亚太地区中美"双领导体制"的出现。他认为,基于21世纪初以来中美关系和亚太地区国际关系所发生的重大变化,亚太地区出现了中国在经济、贸易、金融领域,美国在军事、安全、政治领域分别  相似文献   
23.
近年来,全球人口最为集中的亚洲及太平洋地区,人口偷渡和贩卖层出不穷,难民问题日益严重,区域国家间的移民劳工流动日趋频繁。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移民问题,亚太国家建立了一些专门性的非正式的移民治理区域磋商机制来应对。亚太移民区域磋商机制目前发挥了一定积极作用,但有效解决亚太地区复杂的移民问题仍任重道远。亚太移民区域磋商机制若不想成为国家的“弃儿”,需要释放潜力,进行更多尝试。  相似文献   
24.
新世纪之交,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活动日益频繁:军事演习不断,对台军售增加,今年4月撞机事件后,8月下旬,美国在南海海域又进行了一次双航母战斗群作战演习。自9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在亚太的军事部署屡有大的动作,使人不得不对美国在亚太的军事战略和部署给予更多的关注。 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最早可追溯到一个多世纪以前。1898年美西战争后,美国取得了原西班牙的殖民地关岛和菲律宾,从而初步在西太平洋地区建立起军事立足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遏制苏联和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扩张”,美国在欧洲组建北约组织,与苏联对峙,在亚洲则拼凑以美国为首的军事联盟,对中国进行封锁和包围,从而逐步建立起以美日、美韩、美澳、美菲、美泰等军事条约为基础的亚太前沿军事体系。  相似文献   
25.
日本与多边海上安全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迎春 《当代亚太》2006,19(7):15-22
近年来,日本积极致力于在亚太地区构建以日本为主导的多边海上安全合作机制,其核心内容是联合亚太地区的海洋国家和岛国开展海上共同执法活动,其主要目的是帮助美国填补因政治等因素而无法直接军事介入南海以及马六甲海峡而导致的安全保障上的空白。对此,中国除应继续倡导共同安全、综合安全等新安全理念外,还应主动参与这一机制,以把握本地区海上秩序的走向,防止亚太地区的海上安全机制朝着准军事同盟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6.
近两年来,东盟是亚太地区的热点之一,从内部外部双管齐下,扩大各方、各领域合作。东盟一体化进程加快,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展顺利,有关国家与东盟间各种自由贸易区的谈判与实施逐步展开。首届东亚峰会举行,以东盟为中心的东亚合作步入机制化阶段。作为一个区域性组织,东  相似文献   
27.
顾静 《当代世界》2014,(3):64-66
<正>自2009年奥巴马出任美国总统以来,美国政府的核心关切逐步由"反恐"转变为"重振经济"。冷战后经济增长强劲、最具活力的亚太地区上升为美国全球战略新的重心。美国的亚太战略相应出现大调整,即美国着手将其二战后构建的轮毂型(hub and spokes)亚太双边同盟体系  相似文献   
28.
论冷战后印度的“东向政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冷战后,印度全方位的东向政策引人注目.东向政策的成功与冷战后世界局势变化和印度国际地位上升有关,也与印度和东南亚国家在政治经济战略考量上存在一些接近之处有关.但印度的国内问题和印巴危机、印度的大国构想与东南亚国家"平衡外交"策略的冲突、中美日等亚太大国在东南亚的竞争等因素都使"东向政策"的发展受到制约.  相似文献   
29.
亚太地区出现一个全新的局面。一方面,区域内的国际合作正在拓展,一个能够带来区域稳定和安全并得到普遍认同的体系正在形成。另一方面,亚太国家之间争夺地区内影响力的对抗和竞争的危险性日益加重,甚至有可能导致公开冲突并阻碍区域一体化的进程。为此,继续构建一个囊括地区内所有国家的,以合作、互信、对等安全为基础的新机制十分重要。亚太地区的发展直接影响俄罗斯联邦的利益,俄罗斯倡导要确保地区的稳定和安全,以及囊括所有亚太国家的建设性合作。近年来,俄罗斯政府特别重视促进东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的经济发展,该地区是俄罗斯实现亚太地区一体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开展同中国的合作,进一步开发俄罗斯远东地区,对于俄罗斯贯彻经济战略、实现经济现代化、融入亚太地区的经济空间,都具有原则性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0.
更正     
在2011年第4期(总第122期)的《和平与发展》第1页上,在时永明先生的《中美关系与亚太地区格局》一文中,因为后期编辑的失误,发生漏字现象,误印为中美关系是一对越来越重要的双边关系,这种重要性对亚太地区。正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