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8篇
世界政治   20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95篇
中国共产党   434篇
中国政治   605篇
政治理论   177篇
综合类   19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125篇
  2008年   187篇
  2007年   204篇
  2006年   197篇
  2005年   122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一个地方人与自然是否和谐,只要问当地的干部群众一个很简单的问题,领导干部是否眼里盯着环保,心里想着绿色,工作围着生态?记者近日在走访一些地方时,得到了和亲眼所见大致相同的答案。这些地方的生态建设之所以为群众称道并走在前列,就是因为当地的党委、政府“一把手”亲历亲为,常抓不懈。记者粗粗“画”下了其中几位领导干部的“生态肖像”,不全,但真实。  相似文献   
72.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发出了“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热切呼唤.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把“望得见山”和“看得见水”作为推进城镇化进程中的历史担当.使“记得住乡愁”拥有丰富的内涵和隽永的韵味.保有永续醇美的梦境、蕴藉绵绵的情思和深深的记忆.可持续地营造带有淡淡甜蜜、微微苦涩、脉脉思念、款款追叙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7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饱含尊重自然、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理念和发展理念,为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我们应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这些重要论述,更加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突出抓好蓝天、碧水、青山、绿地、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努力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相似文献   
74.
徐震 《今日浙江》2014,(17):22-23
正适应新常态,努力形成生态经济新优势,着力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和可持续性,是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部署。我们要主动适应新常态,抓住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机遇期,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形成浙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和新优势。发展生态经济是新常态的新增长点新常态,增速换挡只是一个表面特征,本质是一个结构优化再平衡的过程,意味着必须告别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排放、高速度增长的发展方式,转而进入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人与自然相和谐的适度发展、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75.
加快形成“五水共治”破竹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是生产之基、生态之要、生命之源,人与自然都离不开水。把治水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治水为突破口推进转型升级,是由客观发展规律、特定发展阶段、科学发展目的决定的。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多次对治水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和部署。  相似文献   
76.
环境危机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害,危及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如何克服环境危机,日益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和共同难题。环境问题,说到底,是关于人如何看待人自身、自然的价值问题。马克思、恩格斯的环境思想丰富且深刻,关于人与自然辩证统一关系、劳动实践是人与自然之间物质代谢的桥梁、环境问题根源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等思想是其中的精髓。这些思想对于我们进一步深刻认识国内外的环境危机,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深刻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7.
陈宝阳 《求知》2011,(2):13-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往会的和谐桕处,是党中央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其至关重要的一环是加强社会丰义精神文明建设。精冲文明建设反映和体现着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深化精神文明创建工怍,  相似文献   
78.
周军军 《党政论坛》2013,(21):53-55
理清生态文明素养的丰富内涵,是提升国民生态素养的前提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只有国民更加牢固树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和谐相处的理念,培养良好的生态文明素养,才能聚集实现中国梦和推动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的磅礴力量。基于中国梦的理论视域,国民生态素养至少涵盖十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79.
徐树雄 《共产党人》2012,(Z1):108-109
水是生命之源,生命之本。水与我们每一个人伴之一生,随之终极,一个正常的人,对水都有一种敬意,如果没有水,就没有生命的旺盛,就没有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因为有水,我们的世界才万物葱茏,五彩斑斓。如果回首我的人生经历中对水的记忆,印象最深的还是吃水困难的情景,如今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80.
刘红 《世纪行》2013,(4):11-12
人类社会文明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从人与自然关系看,原始文明是人类完全被动接受自然的阶段,历时百万年,对自然没有伤害;农业文明是人类开始对自然进行探索、初步开发的阶段,历时几千年,对自然造成了一些伤害,但由于伤害程度小,多数情况下自然可以自行修复;工业文明是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阶段,历时几百年,对自然带来伤害、损害、破坏,许多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