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7篇
工人农民   7篇
世界政治   1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3篇
法律   102篇
中国共产党   127篇
中国政治   165篇
政治理论   31篇
综合类   7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11.
市里的王局长到临春县检查环保工作,还点名要先去桃花乡,说看了他们送来的报告,觉得成果很好,可以让大家学习学习。  相似文献   
112.
2006年5月20日,在我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每年6月的第2个周六)到来前夕,国务院批准了文化部确定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0大类(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曲、曲艺、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和民俗)共518项。我省9类共39项榜上有名,名列全国第4位。2008年6月7日,国务院又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非遗名录和第一批非遗扩展项目名录,我省共78项,居全国第2位。现将我省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部分介绍,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3.
《台声》2008,(8):70-71
经常外出旅游的人,每到一个地方,总想知道哪些景点最好,是必去之处。而给出回答的人,则各有各的说法。这便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游台湾也是一样。但是,说这七个地方必去,自然也有其中的道理,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114.
论孔子的礼乐美学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子在中国美学史上最早奠定了礼乐相亲、善美相成的原则。孔子的礼乐思想源于周公 ,但有很大创造。孔子说的欲仁、好仁、乐仁分别为知性的、物性的、情性的对待仁的态度 ,相当于康德说的善的快乐、感觉的快乐与审美的快乐。礼乐均建立在仁的基础上 ,礼乐相通 ,均是仁的“文”化。礼是乐底子 ,乐是礼的升华。孔子说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体现出人格建造从感性始 ,经理性的作用 ,再到感性 ,最后实现理性与感性的完美统一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5.
张飞舟 《河北法学》2005,23(9):87-92
中国古代曾以"乐"为法,以"乐"治国."乐治"的原理是和--同--化人--移风易俗--治国安邦.对"乐治"思想的反思、探究,可为现代治国方略引进一种新思维,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16.
邹国正 《前沿》2012,(13):80-82
我国刑法的规定导致了对盗窃犯罪罚金刑的高适用率,这与我国盗窃犯罪群体普遍贫困的特征不符,使司法实践中出现"刑罚不公""株连无罪""以钱赎刑"等弊端,背离了我国刑法的立法本意,不利于对犯罪主体的矫正和对盗窃犯罪的整体预防。盗窃犯罪罚金刑的适用应充分考虑犯罪主体的经济状况,增加得并制罚金刑、规范量刑程序、强化对犯罪主体的财产控制,禁止对未成年被告人适用罚金,以实现罚金刑的基本价值和功能。  相似文献   
117.
东周以降,礼崩乐坏,君、师分离,士阶层出现,“得君行道”观念随之产生。孔、孟认定道尊于势,不能得君,则以明道自任,道即为赋予礼以内在道德上的根据,彰显其仁心,其治道之重心在礼。战国中晚期,“势”观念勃兴,尊君思想张扬,荀子在“道”与“势”之间游移,因要尊君,遂将礼外在规范化,在治道上礼法并重。战国末期,成为思想界主流的法家,将尊君推到空前高度,因得君之切而牺牲了行道之实;因尊君而尚法,其法治沦为君主“治”臣下和人民的工具。先秦时期,士阶层从强调“行道”逐渐转向“得君”,与治道从“重礼”向“尚法”之演变大体一致。  相似文献   
118.
在古代的法典中,有许多关于女性犯罪的法律规定,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代法律的性别观念以及女性的法律地位。本文主要就《唐律疏议》中涉及女性犯罪的罪名、刑罚及优恤的制度作了梳理与介绍,以从制度角度了解唐代妇女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119.
120.
稿约     
《学习与实践》2015,(2):141
《学习与实践》是武汉市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为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荣获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和湖北省优秀期刊称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