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43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7篇
各国政治   22篇
工人农民   76篇
世界政治   11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21篇
法律   491篇
中国共产党   2252篇
中国政治   2186篇
政治理论   944篇
综合类   1675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109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106篇
  2015年   232篇
  2014年   649篇
  2013年   584篇
  2012年   627篇
  2011年   698篇
  2010年   794篇
  2009年   783篇
  2008年   717篇
  2007年   519篇
  2006年   403篇
  2005年   278篇
  2004年   195篇
  2003年   181篇
  2002年   201篇
  2001年   187篇
  2000年   211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略论法学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学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适应建设法治国家的需要 ,培养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法学专门人才 ,是广大法学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问题 ,也是 2 1世纪对我国法学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的要求。本文紧扣法学创新人才培养的主题 ,论述了法学创新人才的基本素质模式、能力培养模式以及建立法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条件。  相似文献   
92.
证据问题是诉讼活动的核心问题,与诉讼的实体内容直接相关,对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证据的充分性则与司法鉴定人的鉴定水平和态度有关直接的关系,因此,就我国当前的形势而言,应高度重视司法鉴定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93.
声音     
《人事天地》2006,(7):15-16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国际一流的科技尖子人才、国际级科学大师、科技领军人物,可以带出高水平的创新型科技人才和团队,可以创造世界领先的重大科技成就,可以催生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企业和全新的产业。在我们的院士队伍里,就不乏这样的将才和帅才。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国这类人才还不够多。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首先要抓紧培养造就这类人才,尤其要培养造就一批中青年领军人物。  相似文献   
94.
对中小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重点是培养他们的行为能力。只有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逐渐明事理,辨是非,悟出人生的哲理,从而形成正确的  相似文献   
95.
青年教师是新时代的特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力军,如何把他们培养成为新时代特殊教育的接班人,是特殊教育界共同关心的重大课题。结合我们的实践和经验,我认为,特殊教育学校培养青年教师工作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6.
《当代广西》2005,(13):41-41
最近,党组织让我分别担任两名发展对象的入党介绍人与培养联系人,请问这两者所担任的任务有何区别?  相似文献   
97.
周元明 《长白学刊》2007,(4):156-157
近年来,大学生基层意识薄弱,社会适应能力较差,已引起学校、社会的高度重视。针对高校大学生基层意识薄弱的实际,要为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提供政策支持,加大宣传基层意识教育的力度,提升毕业生的基层就业能力,健全大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98.
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出发,根据机械原理课程的特点和教学实践,简述了创新思维的特点、基本方式;提出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几点建议,最后结合课程内容,着重介绍创新思维方法在机构分析与设计中的运用实例.  相似文献   
99.
黄琨 《人大论坛》2007,(12):41-41
今年以来,纳雍县新房乡人大采取有力措施,重点培养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夯寒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0.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不注重提高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农民的素质,只注重改善提升基础设施条件,要建成真正意义上的新农村是不可能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培养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条件和基础,组织农民、教育农民、引导农民、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新型农民,始终是贯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和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